课题 | 孔乙己 | 执教 | |||||
课 前 分 析 | 教学目标 1、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外因和内因。 2、学习社会环境对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 重点与难点 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外因和内因。 | |||||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疏通生字词;自读文本,做必要的圈点勾画。 | |||||||
教 学 过 程 | |||||||
板块 |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 学生活动串设计 | 教学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 ||||
一、 导入 |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21日小悦悦离开了人世。请问,是什么导致了小悦悦的不幸? | 学生思考后回答 | 目标:引发学生的思考:典型人物的命运反映社会, 达成: 1、 典型人物的命运反映社会 2、 鲁迅小说的现实意义。 | ||||
过渡: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觉得小悦悦的悲剧是否与孔乙己的遭遇有相同之处? | |||||||
二、探究人物悲剧的外因 | 师: 1、请找出众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的句子。 2、请同学们模仿这些角色读一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 3、同学们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其实酒客们何尝不悲哀?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生在那个时代的鲁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就是要唤醒人们的精神,不要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些人物的语言,并分析朗读的理由。 3、学生思考 | 目标: 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外因: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国民的劣根性:冷漠。 达成: 1、路人的冷漠 2、有酒客、掌柜、小伙计、丁举人等,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 3、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低,受人歧视,遭人欺负。 4、揭露社会问题 国民的劣根性:麻木,冷漠 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 ||||
过渡:而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看客氛围下产生的悲剧!鲁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
三、探究人物悲剧的内因 | 师: 1、其实,孔乙己也是一个我本善良之人,也本应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安稳生活,请大家看课文,孔乙己具备过正常生活的条件吗? 2、那又为何穷困潦倒至此?作为当事人,他自己有没有责任? | 1、 学生阅读并思考后交流 2、 学生阅读并思考后交流 | 目标: 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因:孔乙己自身的性格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达成: 1、身材高大(能自食其力)、 读过书(有文化)、一笔好字(有特长)、分茴香豆给孩子吃(心地善良),教小伙计写茴字(热心)。 2、不肯脱长衫(看不起劳动人民,摆读书人架子)、偷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教小伙计写茴字(深受科举教育毒害) | ||||
过渡:在封建思想和个人性格的双重推动下,孔乙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大约”“的确”死了。 | |||||||
四、探究人物结局 | 我们如何理解“大约”“的确”这对反义词,孔乙己究竟是死是活? | 1、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代表回答。 | 目标: 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结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达成: 1、“大约”体现了众人对他生死的冷漠。 2、“的确”则体现了孔乙己在这样的社会中必死无疑,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而更深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 ||||
五、总结课文 | 1、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更知道了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思想和国民的自私冷漠。所以我们在欣赏小说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到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2、小悦悦事件后,网友们发起了“拒绝冷漠,温暖你我”的活动: | 学生思考。 | 1、与本节课开始出示的学习重点相呼应。 2、在危机时刻,拒绝冷漠;伸出双手,驱散心中的黑暗;伸出双手,爱的光芒围绕你我。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孔乙己》教案32(表格式)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