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8),希望大家练习!
作家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背景材料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生活的
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与美好情趣。
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渔人行踪的顺序记叙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东晋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无情地鞭笞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写作分析
1、线索清楚,详略分明。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脉络清晰。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再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较为简略。
2、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本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此为第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悬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一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初极狭,才通人又产生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折。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出去后给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是第四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悬念又起:找到了吗?不复得路,留下更大的悬念。为之迷惑不解。这是第五折。
3、虚实结合。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文言词汇积累
1、 通假字
具答之:具通俱,都。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3、 词类活用
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尽,走到尽头。
未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以为异。
4、 一词多义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舍】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放弃,丢下。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指代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志】
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寻】
寻向所志,遂迷: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表时间。
问题探究
1、对于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我们怎么看待?
[解答]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桃花源记》是怎样层层设疑的?
[解答]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体验对话
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出想象中的桃源之美吗?
甲生:这里的桃林美,你看,夹岸数百步,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乙生: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田野里,牛羊在安闲地吃草,溪水在幽静地流淌,清风将柳树轻轻地摇摆
丙生: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睡莲在池中舒展开宽大的荷叶,露头的莲花张开了粉红的笑脸,采花的蜜蜂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蜻蜓静静地停在荷叶边上
[ 思维点拨]桃源之美,美在其虚幻,然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却处处皆是,你可以打开你脑海中摄下的最美的风景图库,再联系文本的内容,通过想象运用通畅的语言描述下来即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想象非常丰富,描述也非常优美。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思维展示】此设题目的是让同学们结合学过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辩证思维。注意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前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
【参考答案】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探讨与练习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思维展示】这三个小题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同学们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同学们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答案】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探讨与练习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思维展示】设题目的是提醒同学们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
【参考答案】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怎么样?上面的题你会了吗?希望看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8)可以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8)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