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梳理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3、抓住“总分结构”这一主要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4、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与众不同的特色,激发自己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告诉我苏州闻名全国的、最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是什么?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看一看苏州园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苏州”来修饰、限制“园林”,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介绍的是苏州的园林。题目直接点明写作对象,鲜明简洁,便于读者接受。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叶圣陶先生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4、苏州园林: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5、学习生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玲珑(lóng)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依傍(bàng)   斟酌(zhuò)

对称(chèn)    重峦叠嶂(zhàng)  琢磨(zhuó)   庸俗(yōng)

6、理解生词。

7、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样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貌!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2、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说明层次介绍苏州园林的?

  明确:从整体到局部,按“总—分—总”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

第一部分(1):说明写作动机,突出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2):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四个“讲究”概括下文的分项说明。

第二层(3—6):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置上是如何体现图画美的。

第三层(7—9):从小处、细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四、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及文章的说明方法和层次安排,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兼顾突出事物特点、运用说明方法、锤炼说明语言的。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二、精读课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3—6),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3段,思考 :

(1)、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精讲)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学生默读第四节)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2)、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布置景物;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并点缀一些石头或花草;池沼里既养鱼又植莲。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1)、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四、分析第二层(7—9):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提问: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个“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3、先叫学生思考: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

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例子

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

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齐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

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5、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作比较的方法

五、(10)最后的结束语留有余地,让人回味不尽。

六、教师小结:

    苏州园林是体现了隐逸情趣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能使人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复归人性的自然。北方皇家园林追求绚烂的色彩美,苏州园林则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视觉刺激,有的是柔和与宁静,更利于游览者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地怀抱。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提问: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明确: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幅浮雕的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原因——结果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特点——用途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说明文科学性要求,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习说明方法:

(1)作比较:

第1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

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

(2)打比方:

第3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

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第6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第7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第9段: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作用: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4)引资料: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

1、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2、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四: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4段中也有体现。

五、知识迁移:

1、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教师小结:

苏州园林讲究不加雕饰的自然美。是的,有谁会拒绝那清水出芙蓉的美景呢?让我们除去罩在心灵上的面具吧,向同学和>和老师展现一个自自然然的自己。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四题。

2、结合实例说说本文与《中国石拱桥》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八、板书设计:       

17、苏州园林

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说: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

结语:不止这些,耐人寻味。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图画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州园林》教案29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