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记住作者情况、文体、字音词意;划分课文结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表现,概括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归纳课文主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背影,深刻理解课文主旨,学习课文的写法。
【第一课时】
自学预习:
目标一
1.读课前导语,识记书下注解①的文常(补充: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
2.默读课文,标出段序,判断文章体裁。
3.识记书下注解和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重点字词。
自学检测:
(1)作者( )(1898—1948),字( ),江苏扬州人。( 、 、 )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选自(《 》),他的散文集有(《 》),诗文集有(《 》《 》)。
(2)差( )事 狼藉( ) 簌簌( ) 迂( ) 蹒跚( ) 拭( ) 颓( )唐 琐屑( ) 箸( ) 触目伤怀 惟 已 情郁于中 大去 交卸( ) 奔丧( ) 橘( )子 栅( )栏 照看( )行李
(3)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 ),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 )。
参考答案:
(1)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他的散文集有(《背影》),诗文集有(《踪迹》《欧旅杂记》)。
(2)差(chāi)事:职务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pán 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shì):擦 颓(tuí)唐:衰退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中感到悲伤,怀,心。 已:停止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suǒ 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 惟:只 箸(zhù):筷子 交卸(xiè) 奔丧(bēn sāng) 橘(jú)子 栅(zhà)栏 照看(kān)行李 大去:死的委婉说法
(3)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4.依据文章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再将主体部分按照所写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时尽量用上“背影”这个词)。
5.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出来。
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展示分段、分层,段意、层意概括,达成共识。
2.班级交流展示。
班级交流分段、分层。段意、层意概括,六个小组各展示一条。全班质疑。补充,达成共识。
反馈检测:《课堂测评》1-8题。
预设提示:
一(1)思念父亲,引出背影。
二(2-6)回忆往事,叙写背影。
(一)(2-3)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二)(4-5)父亲送行,细心关照。
(三)(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三(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课文2-5段都没有写到背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把这几段省去,或者压缩为几句话快速过度到第6段,文章岂不是显得更扣题?
【第二课时】
自学预习:
目标二
1.在书上画出写父亲的词句(如果是描写,标注出所用的描写方法),逐一分析这些词句对于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最后概括一下课文中父亲的形象。
【示例】第二段:“事已如此……”,语言描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悲伤愁苦,看见儿子流泪,强抑悲苦,反过来安慰。表明父亲体贴爱护儿子。
2.在书上画出描写“我”的词句,标注出描写方法,分析概括这些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4.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出来。
学习提示:
1.边听朗读录音,边在书上画写父亲和“我”的词句。
2.分析人物表现,要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假想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家里;概括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要回顾以前的学习经验,推敲用词。
3.“那年”朱自清20岁,北京大学学生正处在人情绪更敏感、更脆弱的阶段;也是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为是的年龄。写《背影》那一年朱自清28岁,清华大学讲师,自己也身为人父。这是心智成熟度不同的两个年龄阶段,所以对父爱的感受也迥然不同。
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展示。
前三个问题组内交流展示达成共识;第4个问题,边交流展示边解决解决不了的且有意义的问题,写下来在班级交流展示中解决。
2.班级交流展示。
第1题前五段和后两段各由两个组负责展示;第2、3题各由一个小组负责展示,其余小组质疑、补充。第四个问题,逐个小组展示,全班解决。
反馈检测:《课堂测评》11-20题、22题。
预设提示:
1.第三段: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侧面反映了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业又背债,悲愁相煎交。第四段:“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儿”“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写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语言,“不要紧”是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怕别人照顾不妥帖。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第五段: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关心体贴,细致入微,用心良苦。第六段:“不要走动”想得周到,怕旅途单调口渴,怕跟着出来忘记行李,无微不至。“我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外貌,展现父境遇较为糟糕,呼应开头,同时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动作,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艰难攀爬月台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其中也蕴含了“我”强烈强烈情感。“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动作,买橘子很艰难,心情其实并不轻松,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亲送)。“我走了”,语言,父亲惦念儿子旅途平安,要儿子到了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回头”“进去吧”,动作、语言,依依不舍,惦记儿子;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叮嘱,关怀备至,可敬可亲。
2.(1)泪一:祸不单行,家境惨淡,多愁善感,哀伤(悲伤)之情(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是对父爱的不理解。(3)“暗笑他的迂”对父爱麻木不仁,自以为是。(“太聪明了”太不聪明了)(4)泪二:(看见背影,)顿悟父爱,心生感动。“我赶紧去搀他”,动作,感悟父爱之后的心疼体谅。(4)泪三:(凝望背影,)回味父爱,不甚感激。(5)泪四:想念父亲,充满怜爱、伤心(歉意、自责、懊悔)。
3.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在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在顿悟父爱之后对父亲的怜爱,父子情深。
4.课文表达的主旨既然主要是父爱,那为什么要用“背影”为题,用“父爱”为题岂不是更准确、更明显?
【第三课时】
自学预习:
目标三
1.课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几次写到“我”流泪。请找出来,画在书上,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有几次流泪和背影有关。
2.结合上下文说说几次写背影各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提示:从铺垫、背景、烘托的角度思考怎样写背影的;从结构、情节、主旨、情感几方面思考背影的作用。
3. 课文表达的主旨既然是父爱,那为什么不用“父爱”而用“背影”为题?写父爱的文章很多,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成为了经典之作?
4.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对父爱(母爱)的认识有没有变化?用心回顾你和父母相处的生活片段,捕捉一个曾触发你深刻感悟到父爱(母爱)的形象,或者是能代表你心中的父爱(母爱)的形象。用一个词语或者短语表述一下。
资料链接: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展示。
先交流前三个问题,组内达成共识。班级展示后组内再交流第四个问题。
2.班级交流展示。
前三个问题先展示,第一、三个问题各由一个小组负责,第二题由四个小组各负责一处。第四个问题自由展示,自由补充。
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想象一下,朱自清在想写《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头脑中先涌现出的是哪个镜头(那件事)?那些事情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想象构思出来的(然后他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事情,而是从之前写起?这件事情之后,他又怎样安排后面的情节和结局的?)模仿这个思路以感悟父爱或母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反馈检测:《课堂测评》9、21、23题。
预设提示:
2.(1)这一句是全文的文眼,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2)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写动作,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眼泪)。这个背影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爱之心。(3)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情感加以烘托,表现父爱感动的情不能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4)读到父亲的信,想到父亲现在的身体和心境日渐消沉,又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所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想到父亲的背影(父亲的爱)。结尾扣题,首尾呼应。
3.父爱一直存在,但是作者在此之前却一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直到车站送别看到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才顿悟父爱,背影是作者深刻感悟到父爱的触发点;在朱自清的文章中背影就是“父爱”的代言,用背影为题含蓄,耐人寻味;因为作者捕捉到了特定情景中最富表现力的形象特征(背影)刻画父亲,表现父爱,抒发感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人教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