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
②、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
师:这位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一一朗读,尤其是反复描写炮火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连贯朗读)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吗?
生:当时战争很激烈,硝烟弥漫,炮火纷飞……
师: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老妇人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埋葬这位死去的、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战士,她的举止令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明抓拍这个场景的理由)。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我会抓拍这个画面:“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浮土来继续盖上去。”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关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体现了她对红军烈士满怀爱意。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用心?
生:“几小时”、“还没有满意”
生:“竟然”
生:“一捧一捧”、“慢慢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尊敬。
师: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吗?
生:不好。“一捧一捧”强调她的郑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她还如此的细致,更能够看出她对红军烈士无限的敬意。
师:那么大家找到的这几个词要重读、要缓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齐读。(未读出效果,又读了第二遍,有明显进步。)
生:“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写出了老妇人的虔诚,她完全把红军烈士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跪”、“吻”两字更是感人。
师:你既能抓拍到画面,又能抓住重点字词,非常好。还有其他地方也写到老妇人的“跪”吗?
生:第22自然段(朗读),也写出了老妇人是用心在埋葬烈士,我觉得这里的“拖”字用得特别好,写出了老妇人的衰老,“拖”得非常艰难,但她还是坚持着为烈士找一个最好的安身之处。
师:是啊,我们会发现,老妇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也变得越来越高大。
生:我找了这一处(28自然段),老妇人把自己珍藏了45年蜡烛都拿了出来,可以看出她对红军烈士的无比热爱,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师:你很有眼光,还能透过蜡烛感受老妇人的情感,文中还有其他地方写到蜡烛吗?
生:“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这位老妇人很细心。
生:“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这里的蜡泪就是老妇人的眼泪,还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你很有联想能力。此处说道“火花依然在闪烁”,后文也多次提到这小火花,大家找一找,读一读,为什么这一点火焰不会熄灭呢?这里的小火花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这小火花就像老妇人对烈士的哀悼和敬意,永远不会结束。
生:这是正义之光,预示着胜利肯定会来到,法西斯肯定会失败。
生:红军烈士虽然死了,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精神永存。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位苏联红军烈士虽死犹生,人民不会忘记他,尤其是哪一国的人民不会忘记?
生:南斯拉夫人民。我觉得这点火焰还象征着两国人民的深厚友情。
师:大爱无言,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爱别人的孩子是天使。”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就是一位天使,她亲手点燃的那一点微弱的烛光,驱散了浓浓的黑暗,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田。记载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假如这位母亲如今就站在你面前,面对她,你想说什么?你会说什么?请用拟你的笔把它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的回答道出了老妇人以及当时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共同期待世界铸剑为犁的那一天。 (执教:顾国和中学 楼超君)
[课例二]
《蜡烛》品味语言课堂实录
……
(师):我们已经大致地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请闭上眼睛,想想留在你脑海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老妇人。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把你的目光聚集在另你感动的部分,圈划出重要的语句加以品味,说说它为什么感动你。(许久)
(生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师):为什么会把珍藏了45年的蜡烛拿出来?
(生2):悼念战士,以及自己的美好祝愿,好像是在埋葬自己的孩子。
(师):把红军战士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了?战士和老夫人是素不相识的。战士是哪国人?
(生1):是苏联的。
(师):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生):贝尔格莱德
(师):好,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动的?
(生1):文章第15自然段。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会感动你们?
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被感动?
(生1):我觉得老妇人很勇敢。
(师):注意抓住动词,集中在哪个字上?
(生):爬
(师):这说明什么?能否触摸到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生):老妇人想要走近一些,埋葬那个士兵。
(师):还有哪些让人感动的句子?
(生):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老妇人还是爬到士兵的身边埋葬他。
(师):这些是环境描写,说明什么?
(生):老妇人的坚定,一定要埋葬那个士兵,像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师):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去埋葬那个士兵,真是让人感动。还有其他语句吗?
(生):文章25自然段,吻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师):突出什么?
(生):对士兵的爱,或者说是母爱。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初二上册《蜡烛》课堂实录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