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或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是老师、朋友还是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2)、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同学所讲的原因是否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 字音:(略)
2、 请根据文中叙述的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去仙台学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通过整理文章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为顺序来组织材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文章的线索。
研读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 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 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添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填写要求:(1)、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
(2)、概括好填写的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的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第六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简朴(9、10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11——15段、21、22段)
从治学的角度来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16、17、23段)
3、老师导学: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藤野先生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但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在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哪些事情让作者感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呢?
思考、合作探究: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纠正解剖图:
小结:作者与鲁迅交往的事例很多,为何只选取这四件事?
——因为写人叙事一般要对事例有所选择,典型的事例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所以我们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
4、这些小事虽然典型,但也很平凡,为何作者却说他很伟大?,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可引导学生将其他日本人与藤野先生相比,再说他为何伟大)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5.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 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内容
6、 学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7、 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8、讨论交流: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内容分析如下:
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9、 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暗线)
(提示: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0、 读品味文章感情: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3段、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段、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结合朗读可以灵活对文章进行语言品味处理,如:为何1——3段朗读时要用辛辣的、嘲讽的语气,从文章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一种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等)
第二课时
导入: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一、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当时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其他日本人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可引导学生先用文章中的话回答,再说他为何伟大)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5、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6、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7、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 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暗线)
(提示: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祖国的命运结合
三、质疑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拓展: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1)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板书设计(2)
东京有感受:樱花树下,实在标致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会馆舞蹈,不学无术
去仙台,初受“优待”
肖像特点
仙台遇恩师与先生的相识、相处添改讲义
(典型事件—人物品质)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弃医从文的原因
与先生的告别
别后仍思念感情:“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行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藤野先生》教案44(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