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领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讲话,以“月亮”为主题自由发表看法,引出新课。
二、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整体把握)诗歌。
1.快速默读一遍,然后凭借自己对此诗的初步理解,尽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
2.说说你对此诗内容的理解。明确:这首诗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3.自由朗读,仔细揣摩如何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大胆地朗读给大家听。(从朗读的技巧方面,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配乐范读。
5.鼓励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表演。
6.全班配乐齐读。
三、赏析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哪些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或者针对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积累诗歌: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五、谈谈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谈,既可以联系生活谈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谈学习诗歌的方法。不妨与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步骤,以此让学生归纳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归纳为:朗读—赏析—积累。(板书)允许学生有自己总结的独特的学习方式。
六、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教学目的: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步骤:
一、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简介词作背景。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苏轼时年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三、结合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文意。先组内交流,鼓励质疑、解疑,译文遇到难题组内无法解决的,全班共同探讨。
四、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五、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六、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从教师的范读和自己对词作的初步认识上整体把握,进而明确上下阕的内容(板书):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重点赏析: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
2.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满。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八、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拨。
九、男生配乐朗读上阕,女生配乐朗读下阕。
十、归纳小结,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十一、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画,并将词作配上。
十二、作业:
1.课后将这首词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情景交融
上阕:月下饮酒——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对月怀人——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主题: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