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正音:
田圃(pǔ)喑(yīn)哑(yǎ)留滞(zhì) 禁锢(jìn gù)襁(qiǎng)褓(bǎo)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⑴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⑵ 停顿: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3、研讨与探究:
⑴ 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① 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② 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③ 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④ 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⑵ 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⑶ 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⑷ 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⑸ 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⑹ 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二课时
4、研讨与探究:
⑴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⑵ 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⑶ 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⑷ 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⑸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⑹ 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⑺ 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⑻ 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四、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雨说》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