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场景;通过语言品评的方式再现《夜》这首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感。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不同译文之间的比较来品评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

一、整体感知

1、诗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几幅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这些场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诗中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场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

2、为什么诗中仅仅描写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却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三、比较品析

对于济慈的这首诗歌,有许多版本,你认为那一种译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歌颂大在然,歌颂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

出示三种译文:邹绛译;屠岸译;查良铮译。

一、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营造诗歌氛围。

2、学生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画面感,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思考: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研读赏析

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勒梦梦乡,

幽暗的松林市区喧响。 茂密的松林也是静静的。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夜莺也收起了美妙的歌声,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长脚秧鸡也停止了它的快乐的叫嚷。

三、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

四、比较品析

1、阅读另外一种译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

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

夕阳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苍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听

平静的小溪的潺鸣。

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

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

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

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谈。

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

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响。

2、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