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立前用旧历,之后用公历。)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一岁: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

光绪二年(1876年)四岁: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认字。

光绪三年(1877年)五岁:在祖父和父、母亲的教授下,学习《四子书》和《诗经》。

光绪四年(1878年)六岁:随父读完《五经》。就外傅张乙星学。

光绪五年(1879年)七岁:开始学习写文章。

光绪六年(1880年)八岁:已能写出洋洋千言、文理通顺的文章。

光绪七年(1881年)九岁:开始学习写八股文。

光绪八年(1882年)十岁:年初,参加童子试,在赴广州应试途中出口成诗,被誉为“神童”。

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岁:读张之洞的《车酋轩语》及《书目答问》,很受启发。

光绪十年(1884年)十二岁:十月,到广州参加学院试,补博士弟子员(考中秀才)。是年,祖父和父母授以《史记》、《汉书》等。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三岁:开始学习训诂学,并受学于广州吕拔湖先生。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四岁:受学于佛山陈梅坪先生。

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五岁:在当时广州五大书院之一的学海堂就学。是年,肄业于学海堂,同时在石星巢先生处受业。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六岁:为学海堂正班生,同时,又是菊坡精舍、粤秀书院、粤华书院的院外生。认识麦孟华。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七岁:八月,参加广东乡试,考中举人第八名。与主考官李端(贵州人,字必园)之堂妹李蕙仙订婚。是年,学业出众,“从学海堂专科生季课大考,四季皆第一。”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八岁:春,入京会试落第,归途经上海,见了世面。又在上海购得《瀛环志略》,读后方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八月,经陈千秋引见,认识南海康有为先生,并做了康的拜门弟子。

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九岁: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为他一生的学术和事业打下了基础。十月,入京与李蕙仙结婚。是年,认识康广仁、曹泰和夏曾佑。

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十岁:二月,入京会试,落第。是年夏,与妻李蕙仙南归,居家乡读书一年有余,专心研究新学,阅读江南制造局所译之西书,并学习英国人傅兰雅所辑之《格致汇编》。变法维新主张,日益坚定。

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十一岁:是年秋,康有为迁学堂至府学宫仰高祠,学生来者日众,以梁启超、陈千秋为学长,白天讲学,晚上编书。冬,讲学于东莞。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二岁:二月,偕夫人李氏入京,住在粉坊琉璃街新会邑馆,与汪康年来往密切。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梁忧愤时局,更努力学习算学、地理、历史等。十月,复回广东。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十三岁:二月,与康有为入京会试。康有为中了进士,梁的试卷被认为是康有为之作,故未被录取。三月,梁启超即参与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并成为康的得力助手。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但未被清廷接受。五月,与麦孟华等人一起上书都察院,力言台湾不可割让。六月,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创办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的刊物《万国公报》,又名《中外公报》(十一月改名为《中外纪闻》),附《京报》发行。梁启超为该刊物主要撰稿人。

七月,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又名译书局)。梁任书记员,并负责起草组织章程。十一月,《中外纪闻》被封建顽固派勒令停刊。十二月,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建顽固派封禁,清廷将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隶于总理衙门,专门翻译书报,梁被排斥于局外。是年,结识谭嗣同、沈曾植等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十四岁:三月,离京抵沪,与黄遵宪、汪康年筹办《时务报》。七月,《时务报》(旬刊)创刊。梁任主笔。梁撰写了著名的《变法通义》和《西学书目表》等书,并在《时务报》上连续发表,影响巨大,人们开始以“康、梁”并称。十月,回粤省亲,曾赴澳门协助徐勤办《知新报》,年底北归。婉辞伍廷芳奏荐出使美、西、秘国参赞职。是年,结识黄遵宪、马良(相伯)、严复、容闳、章太炎(炳麟)等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五岁:春,南归探亲,经武昌时,拜晤张之洞。张欲罗至幕中,梁固辞返沪后,仍主编《时务报》。五月,所辑《西政丛书》三十二册出版。六月,与汪康年、麦孟华等在上海创立不缠足会。九月,与维新人士在上海集股创办大同译书局。十月,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聘,前往长沙担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宣传开民智、伸民权,被湖南守旧仕绅王先谦等诬为“离经叛道,惑世诬民”。在长沙,结识了在该校任教习的唐才常,以及高材生蔡锷、林圭等。是月,协助经元善、陈敬如等在上海创办女学堂。十二月,致函陈宝箴,劝其据湘自立。是年,与黄遵宪一起,提倡“诗界革命”。谭嗣同居南京,著《仁学》,每写成一篇,即至沪与梁商榷。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六岁:正月,在长沙得大病,返沪就医。二月,病愈后入京,正逢沙俄强索旅顺大连事件发生。三月初六日,与麦孟华联合两广、云、贵、山、陕、浙各省举人百余名,上书都察院,请求拒俄变法,坚决反对割让旅顺、大连湾给沙俄。三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所发起的保国会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梁为此亦多方奔走。四月初,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制度。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的上谕,决定变法。此乃“百日维新”的开始。五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命呈《变法通议》,并授以六品卿衔,令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六月二十九日,译书局成立。七月初十日,光绪帝准梁启超奏,在上海设立编译学堂。七月二十三日,湖南顽固派举人曾廉指责康梁鼓吹民权自由,大逆不道,上书要求将康、梁处死。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出“训政”,幽禁光绪皇帝于瀛台,“百日维新”结束。是日,梁启超往访谭嗣同,忽闻政变和查抄南海会馆的消息,梁当晚即往日本公使馆避难。八月初七日,梁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到达天津,并乘日本军舰逃往日本。八月十三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八月十四日,清政府发布缉拿康有为、梁启超的上谕。九月初二日(10月16日),梁氏抵日本东京。九月初五日,康有为在宫崎寅藏的陪同下,从香港到达日本。是年秋,日本友人宫崎、平山周等居间调停,希望康、梁能与孙中山联合起来救中国。梁表示愿意合作,并与陈少白等多次接触与商谈。但因维新派内部意见分岐,康有为表示不愿意合作,故而合作没有成功。十月十三日,梁启超给妻子李蕙仙的信中说:“我辈出而为国效力,以大义论之,所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现了他的维新救国的巨大决心。十月二十二日,清政府悬赏缉拿康、梁。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梁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清议报》(旬刊)出版。为避内地耳目,梁改取日本名字吉田晋。康有为也改称夏木森。是年冬,撰写《戊戌政变记》,并陆续在《清议报》上刊登。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十七岁:二月初二日,唐才常由湘赴沪,参加《亚东时报》编务。不久,即和蔡锷等十几人先后东渡日本追随梁启超。二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向日本政府交涉不准康有为留居日本,加上康对门生不民主,发生几次纠纷。日本当局怕闹出乱子,便由外务省出面,赠给旅费,劝康离开日本。康于是日自横滨乘船往加拿大。

是月,自送康有为离开日本后,梁便和罗孝高往箱根读书,学习日文,并广泛涉猎日本书籍,思想为之一变。四月二十八日,梁与兴中会的杨衢云在横滨再次商谈两党联合问题,但无结果。六月十三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域多利与华侨李福基、冯秀石等创立保皇会(又称中国维新会)。七月初一日,梁启超与旅日华侨曾卓轩、郑席儒等在东京创办高等大同学校。其后又在神户筹办同文学校,次年春成。夏秋间,梁启超与孙中山来往日益密切,对孙中山也甚为钦佩,赞成革命的倾向更为明显。十一月十七日,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的邀请,拟离开日本经檀香山去美洲游历。此时,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与革命派搞联合,来信勒令梁氏即赴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行前,孙中山爱重其人,就写信介绍梁启超到檀香山后去见其兄孙眉。十一月二十九日(12月31日),梁启超抵达檀香山,为自立军武装勤王运动筹款,同时到檀岛各地观光和宣传。孙眉还请梁氏为孙科启蒙。十二月初九日,梁启超致书孙中山,报导自己到达檀香山后的简况。是年,开始使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十八岁:正月十五日,清政府再命闽、浙、粤各省严拿康、梁,并命毁其所著书籍,声明如能将康、梁缉获送官,赏银十万两。二月二十日,梁启超致书康有为,汇报檀香山保皇会的情况。三月十三日,梁氏再致书康有为,报告勤王起义的准备情况。三月二十九日,梁启超致书孙中山,商谈共同勤王问题,拟“借勤王以兴民政”,劝孙“宜稍变通”处理。这个时期,梁启超与替他作英文翻译的何蕙珍小姐产生了一段“夏威夷之恋。”七月下旬,唐才常发动自立军起义(武装勤王),梁启超接国内函电,便由檀香山急速回国,当到达日本时,已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梁至上海时,又闻自立军已被镇压,唐才常等人遇害,便暂时隐居上海。十日后南下,经香港前往新加坡,会见康有为。八月,经香港时,梁派张煜全去见陈少白,联系商谈两党合作事宜。陈少白到香港酒店与梁会见,商谈结果比较满意,梁要当时也在香港的徐勤与陈少白共同起草两党合作的章程。因梁离港后,徐勤倾向康的主张,对梁的意见阳奉阴违,使合作之事,又未实现。是月,梁启超应澳洲保皇会邀请,离新加坡,自印度楞枷岛乘英轮往澳洲。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十九岁:四月,梁启超由澳洲返抵日本。十一月十一日(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一百册后,因火灾停刊。本期有梁著《南海康先生传》。是年,在沪开办广智书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十岁:正月初一日,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半月刊)在日本横滨出版。是月,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保教主张会束缚国民思想。他的这一见解,与其以往的主张相反,承认这是“我操我矛以伐我”。此后,梁启超对孔教思想亦有所激烈的批评,引起康有为的极大不满。四月,黄遵宪来函,称赞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十月,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月刊)正式出版,梁氏发表《新中国未来记》。是月,何擎一(天柱)辑成《饮冰室文集》,梁作序文。次年二月出版。是为梁著首次结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十一岁:正月,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的邀请,前往美洲游历,调查华侨在海外的情况,发展保皇会组织和考察新大陆的政俗。二月初六日,梁启超到达加拿大温哥华。三月二十六日,梁启超在温哥华为维新会(保皇会)总会址工程奠基并致祝词。其后,发表演说。四月初三日,梁启超离开温哥华,前往美国纽约。四月十六日,梁氏抵达纽约,维新会会员几百人到车站欢迎。四月底,梁启超往哈佛,拜访隐居该市的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五月初二日,梁氏从哈佛抵波士顿。五月初七日,梁启超参观波士顿博物院。五月初八日,梁启超再到哈佛。在容闳的陪同下,参观了哈佛大学。五月初十日,梁启超由波士顿回到纽约。五月十四日,梁启超至华盛顿。五月十六日,梁启超访问美国外交部长约翰海。五月十七日,梁启超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于白宫。五月二十一日,梁启超由纽约至费城,参加该市的保皇会大会。闰五月初四日,梁氏离开纽约西行,初七日至匹兹堡。闰五月二十五日,梁启超至圣路易。六月初二日,梁启超抵芝加哥。六月二十二日,梁氏至表雪地,了解到华侨受岐视的情况甚为严重。七月初八日,梁启超抵西雅图,巧遇前来美国留学的仲弟梁启勋和康有为的次女康同璧。八月初五日,梁启超至旧金山。九月初十日,梁启超到达洛杉矶。九月二十日,梁启超返旧金山。九月三十日,梁氏致书康有为,汇报在美活动情况和所遇到的困难。十月初五日,梁启超从旧金山起程回亚洲。经波特兰、西雅图,于初十日到达温哥华。十月十二日,梁启超乘轮船离开温哥华。十月二十三日,梁启超返抵日本横滨。次日,维新会诸同志于大同学校开欢迎大会。是年,梁启超游美返日后,将考察所得,写成《新大陆游记》一书,刊登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从美洲回来后,言论大变,从此完全放弃从前所深信的“破坏主义”、“革命排满”以及“两党合作”的主张。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十二岁:正月末,梁启超赴香港,参加保皇会大会。二月末,梁氏由港至沪,停数日,与狄楚青、罗孝高等筹办《时报》。三月,梁启超复返日本。四月二十九日,《时报》出版,梁启超为之撰写《缘起》和《体例》。五月初八日,清政府特赦戊戌党籍,除康有为、梁启超之外,戊戌案内各员尽得宽免。十月初五日,梁启超致书康有为,对于康近年来筹谋暗杀西太后一事,虽在原则上同意,但对于用巨款收买别人去干,则表示不以为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十三岁:正月十八日,黄遵宪来信,讨论维新派的方针、事业和前途,并详谈了他对康、梁的看法。四月初五日,清政府军机处下令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新小说》等书刊。六月,《饮冰室文集》重编本出版。这个文集和以往所编印的,不仅内容有所增加,而且是按文章的内容分类编排的。十月三十日(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民报》从第一期起,便向梁启超所创办的《新民丛报》宣战。从此,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思想论战日益激烈。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十四岁:二月,梁启超迎其父亲莲涧先生至日本。四月初五日,《民报》第三期发行号外,就两派的论战提出十二个问题,号召辩论。双方以《新民丛报》和《民报》为阵地,就立宪与共和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论战。是月,梁启超致函徐佛苏,除重申和《民报》辩论主张外,同意徐倡议《民报》与《新民丛报》停止争论。五月,《新民丛报》刊登徐佛苏《劝告停止论意见书》。七月初九日,清政府召开御前会议,通过了实际上是由梁启超起草的《考察各国宪政报告》。九月初四日,美洲保皇会宣布于次年元月(1907年2月13日)起改名“国民宪政会”。梁氏知后,主张用“帝国宪政会”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五岁:正月,康有为将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后,准备回国从事政治活动。三月,新民丛报上海支店和时报支店均遭火灾。夏,梁启超为组党事奔走于上海、神户、东京间。九月十一日,梁启超等在日本东京组织政闻社,以《政论》杂志为机关报。十月十五日,《新民丛报》停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十六岁:正月,政闻社本部自东京迁上海。七月十七日,清政府命各省查禁政闻社,严拿社员。次日,梁启超致函蒋观云,商谈解散政闻社的对策。是月,政闻社被解散后,《政论》也停刊。十二月十五日,康有为来信,讨论如何倒袁,并提及他路过伦敦时,得汪侍郎密告,袁贼“贿买御医”,“嘱下毒弑”之事。是年,梁启超由横滨迁居兵库县之须磨村麦氏别庄。

宣统元年(1909年)三十七岁:五月二十五日,梁启超致函仲弟梁启勋,谈及自己的读书和生活情况,以及与汤觉顿、娴儿(即其女梁令娴)共同学习德文的情况,并提到开放党禁之事,认为中国将亡于“半桶水”之立宪党也。九月,资政院与各省咨议局成立。十一月初,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开会,决定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徐佛苏遵梁氏旨意与会,并于冬间赴京请愿,“共谋立宪救亡”,梁氏约每三日必有一通手札,指导运动之进行。是年,梁启超因为生活困难,专以读书、著述为业。

宣统二年(1910年)三十八岁:正月二十九日,《国风报》(旬刊)创刊,梁氏为之撰写《叙例》。二月十三日,康有为来信,谈国外事业失败的情况。五月十日,国会请愿团发动第二次请愿。失败后,梁氏著文批评清政府阻挠召开国会,呼吁社会各界投入请愿。九月十七日,梁启超致函汤觉顿,询问运动开放党禁的情况,认为运动开放党禁与请求召开国会二事,并行不悖。十二月十七日,康有为来信,谈及“帝国宪政会”改名为“宪政统一党”之事。

宣统三年(1911年)三十九岁:二月二十四日,梁启超偕汤觉顿及长女梁令娴离开日本往游台湾,考察台湾在沦亡17年后所发生的变化,并顺便为拟创办的北京、上海两大日报筹款。梁氏一行先后到鸡笼(基隆)、台北、台中等地,受到台湾父老的欢迎,于三月底返回日本。九月初八日,梁启超致函徐勤,谈论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提出在新形势下之对策,并担心从此国家分裂。九月初九日,清政府下诏罪己,并谕令改组内阁、起草宪法,开放党禁。九月十三日,梁启超致函徐勤,提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八字大方针。十六日离日本回国,十九日抵大连,旋往沈阳。后因种种原因,又折归日本。九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准袁世凯组成的内阁;袁任总理大臣,任梁启超为司法副大臣,梁坚持未就。十月初一日,袁世凯来电,请梁启超回国,“商定大计,共扶宗邦”。十月二十四日,吴冠英来信,建议梁不要在此时出山,否则易惹世人误解,请慎之又慎。

1912年(民国元年)四十岁:1月1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次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用阳历,并以临时大总统就职的1月1日作为民国建元的开始。1月10日,汤化龙、林长民等在上海成立共和建国讨论会,梁启超应邀加入。2月23日,梁启超自日本致函袁世凯,谈论财政和政党问题。建议袁联合旧立宪派和革命派中分化出来的人,组成一个大政党,并提出借外债的利弊,指出借债而能善用之,固救国之圣药,而不能善用之,即亡国之祸根。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次日,孙中山在南京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月,梁启超有意归国,特派汤觉顿先回国探询。此后,梁之好友汤济武、张君劢等来信请梁氏回国。5月29日,孙洪伊来信,讨论梁启超归国问题及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各党合并情况。7月间,滇督蔡锷和黎元洪副总统,先后通电欢迎梁启超归国,并请政府起用。8月25日,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政治团体组成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8月27日,民主党成立,拥梁启超为首领。9月28日,梁启超由日本神户起程回国。10月20日到达北京,11月1日返回天津。10月30日,北京国民党人开会欢迎梁启超返国,梁演讲《政党之精神与组织之艰难》。12月1日,《庸言》(半月刊)出版。初由梁启超任主编,后由吴贯因接任。

1913年(民国2年)四十一岁:2月24日,梁启超跨党加入共和党。3月20日,宋教仁被剌于上海沪宁车站,22日逝世。梁启超被视为涉嫌者。后来,他发表了《暗杀之罪恶》一文,谴责暗杀的恶行。4月18日,梁启超在给女儿令娴的信中,谈及国会选举、共和党失败及党事纠纷,心情不快,有退出政治生涯的念头。5月29日,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梁启超被选为理事。黎元洪任理事长。6月15日。进步党召开讨论会,梁担任主席并发表演说,谈论时局。9月11日,国务总理熊希龄发表内阁名单,梁启超任司法总长,实与熊希龄共定国务大计。10月初,为熊内阁起草《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11月26日,梁启超致函已回国的康有为,谈论荐用同人的种种困难。

1914年(民国3年)四十二岁:2月18日,梁启超辞去司法总长职务。2月19日,梁启超被任命为币制局总裁。3月10日,梁启超就任币制局总裁职务。并上书袁世凯,提出整顿币制方案。到任后,各种计划均为空想,故7月份以后,又不断请辞,态度甚为消极,至12月27日获准。

1915年(民国4年)四十三岁:1月20日,梁启超创办《大中华》杂志在上海发刊,梁氏被聘为主任撰述。1月下旬,梁启超到天津暂时隐居,从事著述。是月,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宴请梁启超。席上,袁克定隐露要变更国体,求梁氏支持。梁认为复辟帝制必遭内外抵制。2月12日,梁启超被袁世凯聘为政治顾问,但未接受。4月4日,梁启超从上海返粤省亲,兼庆父寿。6月5日至15日,梁启超由广东北返,并重游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经南京时,梁启超与冯国璋谈论袁世凯推行帝制问题。7月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梁启超被任为起草委员,态度消极。8月15日,蔡锷来天津拜访梁启超,在汤觉顿的寓所密商反袁大计。蔡准备潜往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分手前,师生二人相约:“成功不争地位,失败不逃外国。”抱定牺牲的决心。8月20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驳古德诺变更国体之议,批评组织筹安会和帝制活动。9月初旬,梁启超在答《京报》记者问中认为:能行宪制,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制,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认为国体问题最好维持现状。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12月16日,梁启超因见国事日变,以赴美就医为名,由天津南下。18日抵上海。在沪居留两月有余,筹划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之举义和运动南京的冯国璋同情起义,并对蔡锷的军事行动计划有所指导,成为护国战争的军师。12月19日,蔡锷抵昆明。25日,云南宣布独立。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讨袁,组织护国军。云南独立前后,所发至各方面的电文,都是由梁启超预先拟定准备。

1916年(民国5年)四十四岁:1月1日,袁世凯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改年号为洪宪元年。1月8日,梁启超致函蔡锷,指出西南责任重大,国家存亡,系此一片土地而已,但能助我讨贼,自当一视同仁。1月15日,唐继尧、任可澄来信,谈到袁世凯叛国,自取灭亡,希望滇黔行动一致。1月21日,梁启超再次致函蔡锷,对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应采取的态度,提出建议。要求前线坚持一个月,得寸则寸,等待响应。1月25日,梁启超致函广西都督陆荣廷,劝他反袁,响应云南起义。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2月上旬,向来对梁启超甚为仰慕的陆荣廷,在接到梁的长信后,即派出专使陈协五(祖虞)和唐伯珊(绍慧)赴沪,欢迎梁往桂襄助起义。梁欣然接受陆的邀请,决定赴桂,助陆独立。3月1日,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前来会见梁启超,答应帮助梁秘密离开上海去广西。3月4日,梁启超乘日本邮船“横滨丸”离开上海。同行者有黄溯初、汤觉顿、兰志先(公武)、黄孟曦、吴贯因、唐伯珊等共七人。梁认为这是他们从军往广西的开始。3月8日,汤觉顿、唐伯珊携带梁启超所草拟之广西起义等文件,乘小轮船入梧州。3月12日,梁启超扮成日本人,改乘三井洋行运煤船“妙义山丸”,潜赴越南转广西。3月13日,陆荣廷以陆、梁两人的名义,给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电,劝袁退位,并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3月15日,陆荣廷以自己及梁启超、谭浩明、莫荣新等人名义,于柳州和南宁两地同时通电全国,宣布广西独立讨袁,并宣布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兼广西护国军总司令,梁启超任总参谋。是日,梁启超所乘之船抵达海防附近的洪崎,由等候在那里的日本商人横山用游艇接走。3月16日,梁启超到达海防,当夜会见了云南驻海防的秘密代表张南生。张南生向梁转交了唐继尧请他入滇的三封信,并告之陆荣廷已派驻镇南关的交涉员欢迎他去广西。3月17日,日本驻海防名誉领事、商人横山用汽车送梁启超赴其所经营窑业、牧业的帽溪山中。梁因病住了十天后,才起程往广西。梁启超在帽溪山中写了《从军日记》、《国民浅训》等文,于海防草拟了《致滇中将士书》。3月18日,黄溯初携带梁启超所起草的文件,在横山派人护送下乘火车入滇。江苏将军冯国璋、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等五将军联名密电袁氏取消帝制,惩办祸首。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但仍霸住大总统的位置不放。3月27日,梁启超抵达镇南关。得知广西已于3月15日宣布独立,讨袁护国,非常高兴。3月28日,梁启超抵达龙州。致电汤觉顿及各省都督、总司令,请对袁勿言调和,坚持要袁退位的方针。4月4日,梁启超抵达南宁,陆荣廷自梧州来南宁相迎。是日,康有为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主张宣统复辟。4月6日,广东将军龙济光宣布独立,但这是一次得到袁世凯许可的假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是日,广州发生海珠惨案。梁启超的密友和得力助手汤觉顿,在代表陆、梁参加的广州海珠会议上,被龙济光指使的凶手所枪杀。广东将军府顾问谭学夔、广州警察厅长王广龄等人也同时被杀害。4月13日,陆荣廷、梁启超到达梧州,随即前往肇庆。桂军则进驻三水。4月21日,唐继尧来信,谈论进行倒袁的主张和军事布置的情况。4月28日,梁启超致电独立各省的都督及总司令,商议成立军务院,举唐继尧为抚军长,联诸镇迫袁退位。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肇庆成立,由岑春煊任都司令,梁启超任都参谋。公布宣言,不分党派,一致讨袁。5月2日,岑春煊、梁启超发表告爱国军人书。是日,梁启超致电唐继尧,促军务院早日成立。梁还致各都督各总司令电,不再继续停战,桂省征湘之兵应当猛进。5月3日,梁启超致电黎元洪和各都督总司令,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态度,再次要求袁世凯退位。5月5日,梁启超发表《辟复辟论》,反对康有为的复辟主张。是日,梁启超与李根源、张鸣岐、黄孟曦及日本领事太田赴广州,与龙济光长谈了10多个小时,促龙北伐。行前,部属和友人,均反对梁的广州之行,认为危险太大,难保安全。5月7日,晚上,龙济光以开欢迎会为名,召集部下军官几十人,个个拖枪带剑,大有发难之势。梁不顾个人安危,声色俱厉,晓以大义。5月8日,梁启超回到肇庆。是日,护国军军务院在肇庆成立。唐继尧、岑春煊为正副抚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兼抚军,蔡锷、李烈钧、陆荣廷、龙济光、陈炳等为抚军。唐绍仪为外交专使。李根源为北伐联合军都参谋。章士钊为秘书长。是日发出由梁启超拟定的致各国公使等通电,宣布成立军务院,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5月9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5月11日,军务院发出由梁启超拟定的(第一号)布告,宣布军务院成立在拥护国法,为独立各省之政府机关。俟国务院依法成立时,军务院立即撤销。军务院发出由梁启超拟定的(第二号)布告:讨袁、拥护国法,通告各省国会议员,速筹召开国会。附逆议员不得参加。5月12日,梁启超致冯国璋电,坚持维护民元约法,袁退位后,应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5月15日,梁启超致电各都督总司令:军务院已成立,并派外交代表,现桂军正大举出湘,非袁已去国不肯息兵。5月18日,梁启超应冯国璋之邀,从肇庆经广州转香港去上海,20日抵达。5月22日,四川宣布独立。5月23日,孙中山致电岑春煊,表示“共力进行”讨袁。是日,蔡锷请梁启超任滇、黔、桂三省的总代表。5月24日,梁启超致函唐继尧,报告到南京与冯国璋会谈的结果。5月29日,湖南宣布独立。5月30日,梁启超得悉父亲莲涧先生于3月14日病逝消息,万分悲痛,即电军务院和各都督总司令,请辞所兼各职,居丧守制。6月6日,袁世凯由于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加上众叛亲离,羞愤忧惧成疾而死。6月7日,梁启超致电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等,促请黎元洪依法就任大总统之职,并请黎恢复约法,召开国会。是日,黎元洪宣布就大总统职。6月8日,梁启超电请黎元洪委任段祺瑞组织内阁。6月11日,梁启超致电各都督总司令,对时局提出六项主张,要求恢复旧约法,召集国会,惩治祸首,以及南北双方在南京或武昌开善后会议,直接晤商等。6月29日,段祺瑞任内阁总理。北京政府申令恢复民国元年约法与旧国会。7月1日,黎元洪电邀梁启超任总统府秘书长。6日,梁复电黎元洪,拒任此职,欲献身教育。7月6日,护国军主要领导人看到北京所发布的申令,认为:“护国军提出之主要条款,已完全达到目的,衡量全国事势,应与段公同心协力,共济时艰”。于是,以唐继尧抚军长名义,宣布撤销军务院。7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惩办帝制祸首令。9月中旬,梁启超去南京会见冯国璋。9月,梁氏于护国运动中所撰公文函电,结为《盾鼻集》出版。10月16日,梁启超离沪去香港探亲,事后返沪。12月5日,梁启超与沪各界人士公祭蔡锷。是月,梁启超发起创办松坡图书馆,纪念蔡锷。12月21日,黎元洪下令,以云南护国纪念日为国家纪念日。

1917年(民国6年)四十五岁:1月6日,梁启超应总统黎元洪之邀,自沪至京,商讨宪法、内阁及外交问题。2月上旬,梁启超对时局提出五条建议:整理财政,收束军队,澄清吏治,维持教育,振兴实业。3月26日,梁启超致函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主张立即对德奥宣战。3月,梁启超就主张对德绝交和宣战一事,致函段祺瑞,说明看法。4月,梁启超从中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冲突。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宣读“上谕”,恢复清末旧制。是日,梁启超致电冯国璋及各省督军、省长,反对复辟。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宣布讨伐张勋。梁启超亦参加。7月12日,“讨逆军”进入北京。张勋避入荷兰公使馆,复辟失败。7月17日,段祺瑞内阁成立,任梁启超为财政总长。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奥宣战。9月1日,护法的国会议员,在广东召开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10月2日,梁启超致电两广督军,欲调解南北政府之间的对立,求得统一,并电劝陆荣廷、谭浩明、陈炳勿进兵湖南。11月中旬,梁启超向北洋政府密呈财政情况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1月30日,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职务。

1918年(民国7年)四十六岁:春夏间,梁启超屏弃百事,专心致力于著《中国通史》。8、9月间,梁启超由于著述过勤,疲劳过度,曾患呕血病,在病中仍写书或演讲。后忽吐鲜血半碗始求医。西医诊断为肋膜炎,且微带肺炎。通史之著述暂停。11月20日,胡适来信,谈论墨学,并希望趁到天津南开学校讲演之机会,前来拜见梁启超。11月22日,在天津寓所,梁与胡适第一次见面。12月初,梁启超决定往欧洲游历,故到北京会见大总统,并与各国驻京外交使团接洽。12月23日,梁启超由北京起程,经天津往上海。28日,梁氏偕蒋百里、刘子楷、丁文江、张君劢、徐振飞、杨鼎甫乘日本邮船“横滨丸”南行,前往欧洲。

1919年(民国8年)四十七岁:1月6日,梁启超抵达新加坡。9日抵槟榔屿。14日抵锡兰,游览了卧佛寺与坎第湖。2月11日,梁启超到达伦敦。2月18日,梁氏抵达巴黎,居两旬,观察巴黎和会之情况,并代表中国报界作舆论鼓吹。2月21日,由汪伯棠等发起在北京大学成立国际联盟同志会,梁启超被推为理事长(由汪伯棠代理),蔡元培等人为理事。3月6日,梁启超离开巴黎,前往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地战场。当天到达兰士,次日至凡尔登,接着游览亚尔萨斯、洛林两州。3月12日,梁氏往莱茵河右岸联军驻防地考察。3月中旬,梁启超经过比利时返巴黎,并致函汪伯棠、林宗孟,报导巴黎和会上关于青岛问题的消息。4月8日,国民外交协会致书梁氏,请以该会代表身份,主持向巴黎和会请愿之事。是月底,梁启超致电汪伯棠、林长民(宗孟),并转国民外交协会说明和会对中国极不公平,请警告政府,严责各全权代表,万勿在和约上签字。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5月中旬,梁启超自上月再次前往考察西欧北部战场,此时返回巴黎。归途中曾游卢梭故居。6月6日,梁启超离巴黎前往英国。次日,到达伦敦。12日,前往爱丁堡。16日、24日,分别参观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7月1日,梁启超致电汪伯棠、林长民,请转告南北当局,速捐私见,以谋统一。7月6日,梁启超游览莎士比亚故居。7月12日,梁启超离伦敦返至巴黎。14日,参观法国国庆和凯旋典礼。7月18日,梁启超离巴黎往比利时等国游历。26日,赴比利时外交部宴会,并觐见比利时国王。8月1日,梁氏游览荷兰海牙。7日,返巴黎。8月21日,梁启超往瑞士游览。9月11日,梁氏往意大利游览。10月11日,梁启超返至巴黎,居两月。12月10日,梁氏离巴黎往德国游历,12日抵柏林。

1920年(民国9年)四十八岁:1月9日,梁启超由德国返巴黎。1月17日,梁氏由巴黎往马赛。23日乘船归国,3月5日抵沪。三月中旬,梁启超致函徐世昌总统,请释放去年“五四”运动被捕之学生。3月19日,梁氏至北京,向大总统徐世昌报告游欧的经过。24日,返抵天津。4月,与蒋百里等组织共学社,编译新书,并以“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为宗旨。7月24日,梁启超致函梁伯祥、黄溯初,商请罗素来华讲学之事。9月5日,创办讲学社。10月18日,梁启超致函胡适,谈本人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已脱稿,并准备对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提出评论意见。

1921年(民国10年)四十九岁:1月19日,梁启超写《复张东荪论社会主义运动》一文,表明对社会主义运动思潮的态度和主张。是年秋,梁氏应天津南开大学的聘请,在该校主讲中国文化史。10月10日至12月21日,梁启超应京、津学校邀请,曾先后七次前往讲演。

1922年(民国11年)五十岁:1月,梁启超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月,梁启超前往北京大学,以《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为题,向北大哲学社作了讲演。从4月1日起,梁氏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济南、苏州等地进行了二十多次的学术讲演活动,内容涉及教育、美术、宗教、文化、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杜甫、屈原的研究等方面。6月10日,梁启超致函黄溯初、张东荪、张君劢等商谈时局问题。8月2日,梁启超赴南京,后转至上海、南通、武昌、长沙进行讲学。内容是关于新文化和社会、政治问题,至9月中旬返回天津。10月下旬,梁启超又赴南京东南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并听欧阳竟无讲佛学。11月,因讲学过于劳累,在南京患心脏病,但讲学仍未完全停止。

1923年(民国12年)五十一岁:1月,梁启超发起创办文化学院,自任院长。2月,经朱兆莘的推荐,梁启超成为万国著作家俱乐部的名誉会员。4月,梁启超在北京西郊的翠微山养病。5月20日,梁启超致函邀请到天津漫游的康有为至翠微山小住。后与康二度会晤。6月,梁启超自北京翠微山返回天津。9月起,梁启超在北京清华大学讲学。11月4日,梁启超与同人于6月开始创办的松坡图书馆在北海快雪堂正式建成,梁氏亲临祝贺。11月10日,梁启超在北京中国大学讲学,谈中国人格教育之两大出发点──善论与性恶论。

1924年(民国13年)五十二岁:1月29日,由梁启超与同人发起的戴东原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梁氏撰《戴东原先生传》及《戴东原哲学》。4月,梁启超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4月26日,印度诗人泰戈尔于4月12日到达上海,下旬抵北京。是日,梁启超和蒋百里等在北海静心斋热烈欢迎泰氏。胡适等四十余人作陪。梁氏在欢迎会上谈中印文化之交流。9月13日,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病逝,梁甚为悲痛,作悼词一篇。在为夫人安排墓地时,还悄悄地考虑自己的后事,把准备将来要与夫人合葬的方案,告诉了全权负责营造墓园工程的仲弟启勋。

1925年(民国14年)五十三岁: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4日,梁启超亲自前往吊唁,并向负责招待的汪精卫询问孙中山病逝的情况。梁听到孙在临终前仍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时,甚为感叹:“此足抵一部著作,并足贻全国人民以极深之印象也。”6月初,“五·卅”惨案发生后,梁启超极为愤慨,与朱启铃、李士伟、顾维钧等发表共同宣言,并写了如何应付上海惨案等有关文章。6月22日和26日,梁启超连给胡适两信,并附上自己新近所作之词,征询胡氏意见。9月初,开始主持清华研究院。12月上旬,梁启超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6年(民国15年)五十四岁:1月5日,梁启超写信给儿子思成,谈到林长民遇难之事及办理善后之情况。18日,梁氏致书张国淦,请为林长民募集赈济之款。2月17日,梁启超因患便血病,入北京德国医院医治。3月16日,由于血尿不止,梁启超转入协和医院医治后,因检查膀胱没有发现问题,便确定是肾有问题。是日,梁启超被割去右肾一枚,但仍未查出病因,血尿现象继续存在。4月初,梁启超就任北京图书馆馆长职。4月18日,梁启超致函袁守和,商谈拟接受美国耶鲁大学所赠名誉博士学位之事。8月20日,梁启超在北戴河休养一段时间后,返回天津。9月初,老友伍连德(台山县人)到天津看望梁启超,知其已割去右肾。伍进京后到协和医院观察过梁被割去的右肾,见此肾无丝毫病态,便断定是协和医院疏忽,错割右肾。伍当即把协和医院这一错误告诉了梁本人,并嘱梁要认真休息,减轻一半工作量。但梁没有真正按照伍的意见办,身体略为好些,又夜以继日地埋头写作。9月7日,梁启超回到清华大学。9月中旬,梁启超接受司法部长罗文干的聘请,就任司法储才馆馆长。10月15日,梁氏致函张东荪,谈及北京图书馆的经济问题。11月8日,梁启超率松坡图书馆同人纪念蔡锷逝世十周年。11月11日,梁启超致函江翊云,商讨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合并之事。

1927年(民国16年)五十五岁:1月17日,司法储才馆开馆。1月26日,梁启超在给儿女们的信中,提到准备主编《中国图书大辞典》和《中国图书索引》二书。3月8日,康有为七十寿辰,梁启超往上海祝贺,并撰寿文一篇、寿联一对。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逝世。4月17日,梁启超与其他康门弟子在北京畿辅先哲祠,为康有为举行公祭。梁启超撰祭文一篇和挽联一对。7月,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通过梁氏关于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的提议,并给予津贴。

1928年(民国17年)五十六岁:1月上旬至下旬,梁启超入协和医院检查身体并输血。2月12日,梁启超写信给梁思成,对他婚后游历提出建议。3月,梁启超的长子和林长民的女儿林徽音女士在加拿大结婚。4月26日,梁启超在给梁思成夫妇的信中,告知自己的病状和提出他们婚后职业等事。6月,完全辞去清华研究院各事。8月24日,因旧病屡发,请辞《中国图书大辞典》编纂工作。9月7日,梁氏接北京图书馆来函,仍请维持续编《中国图书大辞典》之工作。9月10日,梁启超开始编写《辛稼轩先生年谱》。9月27日,梁氏因痔疮剧痛,入京就医。10月5日,梁启超返回天津。10月12日,对于《辛稼轩先生年谱》的编写,梁启超因病重而搁笔。编至辛稼轩五十二岁,为最后之绝笔。11月27日,梁启超的弟弟启勋到天津探望,见其兄无法起来,病情甚为严重,遂偕至京,再入协和医院就医。病势日重,并新发现痰中有“末乃厉”(mo─nelli)菌极多。12月7日,梁启超的小便忽又堵塞约30小时。后病情似有起色。

1929年(民国18年)五十七岁:1月15日,梁启超的病势垂危。他嘱咐家人:在病源未发现前,如其病不治,则以其尸身解剖,务求病源之所在,以供医学界之参考。1月19日,下午2时15分,梁启超在北平协和医院逝世。当晚10时许,胡适从上海抵北京,马上前来探望,可惜梁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2月17日,京、沪同时开追悼会,文化界和军政界的要人几乎都出席,敬送祭帐和挽联,对梁启超一生的贡献加以肯定和颂扬,盛况空前。说明梁启超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