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的人或事,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忘记;有许多的书,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小学的时候,老师讲《科学家的故事》给我们听,讲到陈景润思考问题入神撞上电线杆不知,反问“你为什么撞我?”华罗庚看书入迷,手拿着饼蘸墨水吃,致嘴唇一圈墨黑,人见笑之。答曰:因之墨水不够,所以食之。

老师讲的故事,激起我对书本的向往,极想知道书里写了些什么,竟有那么大的魔力,因此而迷上了看书,书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

课外书籍带给我极大的乐趣,“即使日后的功成名就,也比不上他(约翰·克利斯朵夫)儿时在玻璃上呵气的乐趣”,多么地真切,多么地贴心。那个外国小孩怎么也跟我们一样在玻璃上呵气?在玻璃上寻找冰凌花?那我没意识到的无法形容的乐趣,他(罗曼·罗兰)怎么就意识到了并写了出来?我常想,还有许多其它的我不知道又是怎样?

因为家境贫寒,很少买书,有限的几本书都翻看腻了,因此想与别人互通有无。每每发现别人有一本书,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如互换死缠之类,把别人的书借来阅之而后快。因为是借的,大多要限时归还,因而常常彻夜不睡,紧赶慢赶地看完。而每到这时父母总是从中“作梗”,为了躲避父母的眼睛,躺在被窝里,打一支手电继续未竟的“事业”。在那寂静的长夜,因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上演着一幕幕活生生的剧作,使那长夜不长,使那夜晚是那么的绚烂,那么的充实。而每看完一本书之后,这时候,闭上眼睛,手抚书本,深深地吸一口气,直至肺腑,再慢慢地呼出,细细地回味,静静地陶醉,呀,真惬意!

工作以后,除了一些必须的专业书籍之外,其它的文学书仍然少买,始终信奉“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至理名言,自诩“既经济又实惠”,每看到妙言警句以笔记录之,还加深记忆呢。

这两年,借着打工的浪潮,我也来到了深圳,些许见识了一点这个繁华、躁动的城市,在这个以快节奏闻名的新兴城市,我并没有因工作的紧张不定性而稍减对书的痴迷,且喜这里图书室甚多,在闲暇之余,在节日里,在人们都热衷于网上聊天、股市论谈的时候,找一间图书室,捧一本喜爱的著作,持一份淡泊、超然,独坐一隅,品味着书香,品味着人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书香长伴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