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时文。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国内普遍存在的抗日悲观论调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给那些消极无为者以最有力的反击。作者先从当时国内的有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现象入手,依据此谬论顺势而下,肯定了其“他信力”的失却,证明了中国人正发展着“自欺力”。接着,通过简练地概述了古今从来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仁人志士大有人在。全文行笔流畅而精练,反驳有针对性又不缺有力的论据,思路清晰而富有鼓舞力,给抗战暂处低潮的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力量,确实是一篇及时而有效的论说文。

文章先摆出当时的悲观论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事实根据有:一是自夸“地大物博”;二是把希望寄托在“国联”上;三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作者并没有从正面进行论述,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先陈述对方的论点及其论据,然后分析了其论点与论据之间相脱节的错误。作者先肯定了其“自信力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从其事实根据看,就可见其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只是一味地相信别人,确实存在着“他信力”,而当把希望寄托在“神佛”上时,就连这种“他信力”都失掉了。当时的国人受当局的迷惑,自以为是、一味相信他人甚至是到了相信神佛的地步,这对于抗战是极其不利的。

作者指出国人“他信力”的失掉,未必是坏事,可是,国人却在迷失中麻醉着自己。对于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可对于信“国联”──当局对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这怎能有希望呢?而最后把希望寄托在“玄虚”的“神佛”身上,那更是死路一条,更甚的是,“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着自己”,当国人的精神到了麻木不仁的状态时,除了任人宰割之外,还有什么出路呢?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现象应该是“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而非失掉“自信力”。

通过指出对方谬论之后,作者笔锋一转,进入了正面论证,“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作者先概括了古代一大批有骨气的人,强调了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善于为民请命,为国家社稷的兴衰成败出谋划策。然后指出现在有自信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他们“不自欺”、“前仆后继”,虽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时局混乱,他们总是“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而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抹掉国人的自信力,这样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作者用理性的论证方法,不断地剖析了对方论点与论据的谬误所在,强调了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反而存在着极强的自信心,对于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完整有着极强的自信力。

最后,作者又为我们指出,看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强调了中国的希望在于这些“筋骨和脊梁”,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支柱,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来自“地底下”,来自民众,来自人民的力量,而且大有人在。在对待任何事物上,我们应该永远相信──理性的力量──自信力,而非受到表面现象的迷惑,一切浮夸之念都经受不住现实的烈火考验。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们的自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评析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