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杨修和曹操的是与非,我们得感谢陈寿和罗贯中。是他们引人入胜的作品引得我们饶有兴味。杨修之死的偶然性在于自作聪明,“惑乱军心”,为曹操杀他提供了口实;也有其必然性,那就是杨修参与了曹魏集团的权利之争。以古鉴今,分析一下曹操的帝王之术,或许于我们略有裨益。

1、大肚能容,蹲踞蓄势。曹操跟前这个杨修绝不是什么好人,喜欢卖弄小聪明,他是自取杀身之祸。从曹娥碑上猜出“绝妙好辞”,曹即夸他之才超过操30里;到“一合酥”一案,众人分食酥糕;再到花园门上写“活”,乃一“阔”字;再到梦中杀人。这些,曹操都忍了,以上诸事,曹操桩桩俱怀不满,但怀怒未发。但吴质事件、斩门吏事件、作答教事件,已触到曹操由来已久的深刻的心病了。此乃大事也,可以说,此时曹操即对此人动了杀机。但作为丞相的曹操,均采取了蹲踞之势,而没有对此等大小事件进行指斥,可见其人好一个“忍”字了得。

2、除莠保良,确保集团精萃。的确,杨修有一定的才气,但他的才气仅如萤火之光,是不能与日月之华同日而语的。要论文章,他比不上“三曹七子”;要说智谋,他比不上许攸,郭嘉之辈;更不要说武了。整个看来,曹操跟前人才辈出,区区一介杨修也只算“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罢了。只算得上,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角色。所以后来斩杀杨修后,声言又斩夏侯时,却被“众将告免”,曹操于是顺水推舟,也只做个样子,赦免了他。夏侯乃猛将也,此乃真正人才也,岂可因一小过而痛下杀手呢?

3、心腹之患,适时处置,让死者心服,让群僚受教育,显示威严。先前对杨修的忍让,是为了蓄势而蹲踞,正因为这蹲踞之势,就隐藏了这其中许多恩怨,倒显得丞相大肚,自然丞相算是好人了。然后抓住“鸡肋”一案,以“惑我军心”为由定斩不饶,可谓来了个旱地拔葱,用力出击,即轻松除却杨修了。此案表现出的是曹操治军从严的统帅作风,自然曹丞相也还是个好人。想想以前杨修数次引他不快,如果哪一次抓住就处置,也来个“定斩不饶”,群僚必定不服,死者也死不瞑目啊。曹操自己反倒留得骂名。现在好了,把握好了时机,既剪除了曹植旁党,稳住了曹丕世子之位,又顾全了秉公执法的面子。

4、据情擅变,不让下属猜透自己的把戏。宁可冒死也不让杨修之言得以应验。本来曹操确有退兵之意,然退则惹蜀军嘲笑,不退给养又跟不上。正欲退兵,却被杨修说破了!曹操哪能让别人看透自己呀,为了打破杨修预言,曹操只好硬着头皮跟蜀军作战。此战想来已是军无斗志了,自然会败。结果不但败了,而且败得非常惨。蜀将魏延一箭射中其人中穴,且射落门牙两颗!这下好了,主帅要养伤。这就顺理成章地班师回朝。

总之,从此案我们看得更多的曹魏集团领导人的阴险狡诈,但细细想来,对我们今天做领导的或有启迪。感谢陈寿,感谢罗贯中。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