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课堂教学知识延伸的思考和尝试〗

利用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中,利用课文中所提供的人物信息进行延伸:《水浒》中有多少英雄好汉,举出两三个重要人物的外号,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其余三部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等等。这样的知识延伸在初一时应侧重于从部分到整体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到初二、初三时则侧重于发散性拓展。

〖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透析〗

一位教师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讨论“生辰纲被劫后,杨志的出路在哪里”,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开个武馆把中国武功发扬光大;有的说可以去经商做个大老板;有的说应该去官府自首以待东山再起;有的说应该自杀明志……这里,学生的主体可谓得到了“尊重”,但是他们说得对吗?可行吗?对杨志形象的把握准确到位吗?

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文本、环境这四要素构成的“四位一体”的互动关系和过程。相当一部分教学将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学习环境的多维复合互动割裂并孤立起来。教师三句不离主体,言必称主体,生搬硬套各类主体性的话语,认为教学仅针对学生一切的需要、愿望、态度、喜好这一单一维度来执行即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教学由传统高度“集权化”的极端,滑入学生个体各自单干的“孤立化”偏误。 以上案例就是这一典型。表现在:一是,学生与文本互动的游离。学生对杨志出路的解读,严重脱离文本,乱说一气。显然,武馆论,只识杨志武艺高之其一,而无视文本揭示的险恶时代背景之其二,断章取义。老板论,一味撇开文本,强植入学生的想当然,自以为是,无视杨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只要稍稍细察文本,便可知杨志不愿当老板,当不好老板,当时也不容他当老板。自首论,看似“遵纪守法”,明哲保身,实质上是学生未能深刻把握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而产生的错选,无异于让杨志白白送死。自杀论,最为极端,看似“精忠报国”,实则是一种“愚忠”论调,无法直透文本,深刻领会作者极力要揭露、批判当时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的主旨和思想心路。二是,生生之间互动的断裂。对于杨志出路的讨论,从武馆论──老板论──自首论──自杀论,一步步误读,一错再错。学生主体之间仍旧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无法实现生生互动所产生的对话、商榷、辩驳的互利双赢。生生互动关系的断开,致使大家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叫各的号,孤军奋战,无法从异质的他人得到启示、纠偏、学习,学生主体性不断走向封闭,走向孤立,走向偏执,讨论随即步入死胡同。三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断线。教师面对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衍生,解读“离开文本本身的许可范围而进行纯属于自己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时,由过去的“一言堂”变成“大放羊”,矫枉过正,放弃引导权,致使多维的课堂互动陷入学生主体一味单边的境地,导致师生主体间的互动断层,无法对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到各种艺术形式,诸如美术。音乐。以至电影,戏剧。初看似乎于语文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细加琢磨便会悟出它们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喜闻乐道的艺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能力,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讲授《智取生辰纲》一文时,便借助了电视这一媒体。《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写白胜出场时有一段山歌描写,这山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出场”的电视录像,学生看后思考分析。这一山歌是多么耐人寻味。它既制造了一种平安无事的假象,又烘托了天气的炎热,还体现了当时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

录像比文字表达更形象、生动。这样借助电视艺术的媒体,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具体而深刻的,若只用理论说教,或就文论文,大概不会取得这种效果吧。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师应善于运用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形成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创设各种情境(自然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促进新旧知识交替,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教师不充当课堂教学角色,而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咨询者,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如教学《天净沙·秋思》,用投影仪投影出一幅秋天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瘦马的秋天萧索画面,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教学《智取生辰纲》,先播放一曲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见义勇为的小说情境之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造了直观生动的教学场境和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遵循生成规律,提高教学方案的预见性〗

把握课文线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智取生辰纲》从变更起止时辰、不惜得罪虞侯、审察七个“贩枣客商”等做法看,杨志是机警聪明的。教学可以扣住杨志“智送”这一线索,抓住他在情节发展中逐渐被假象迷惑直至丧失警惕的表现,进而体会吴用等人的“智取”。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遵循作者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内容,能顺利地领会文章的内涵,领略文章的绝妙。倘若直接从“智取”入手,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句子:“哪些地方体现了七个好汉的‘智’?”学生势必把课文随机拆成琐碎的、前后无序又彼此不相干的词句。情节的跌宕、细节的生韵、明暗双线交织的魅力以及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性格变化,这一经典片段的所有精华将全部被忽视。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

开发批判性思维: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在《智取生辰纲》中安排一首民谣,有学生就提出“这种安排不妥”的看法,因为寓意明显,难道不怕精明的杨志看出破绽?……这不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绽放出的花朵么?

〖浅谈音乐、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设置情境,营造气氛,导入新课:引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中学生喜欢听歌,唱歌的特点用大家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为传授新课创下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我在讲授《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时,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歌由著名歌手刘欢演唱让人不禁联想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劫富济贫的豪爽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教学主体过程中更需教师精心设计出符合审美需要的环节,使学生在美的思维中感知文章丰富的内涵,提高审美情趣。一位教师在讲《智取生辰纲》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喜欢作品中的杨志吗?(有的喜欢:责任心强,处事谨慎;有的不喜欢:暴横)如果你处在杨志的位置会怎样处理这些事?如果下属按杨志的要求行事会丢失生辰纲吗?如此精明的杨志为什么会失败?吴用等人得以智取生辰纲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用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感,真可谓“润物细无声”。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如环环相扣的美丽彩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广阔无边、多姿多彩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睛、灵敏的耳朵、纯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发现文章中所蕴藏的自然美、科学美、道德美、智慧美、情感美、艺术美等,为创造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智取生辰纲》教学杂谈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