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一文,因为是小说节选,又是自读课文,于是不少教师教学时认为让学生看看就行。笔者认为,教学《杨修之死》一文要把握三“美”。

1、抓住结构美:

“杨修之死”是一个故事,可这个故事又由七个小故事组成,这七个小故事的组成大致按时间顺序,却又打破了死板的安排,采用了先果后因进行补叙的方法,此可谓“冰糖葫芦式”结构,却又在这“冰糖葫芦”中放进了一个“大大的苹果”。这种结构,看似不美,实则平淡中蕴美,学生发现后却是欣喜不已。

2、突出故事美:

教《杨修之死》的一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故事课,关键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灵活把握好这多个小故事的串联、讲解。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讲这几个故事,不必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依故事情节自由发挥,还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美”的情节。同时可以请学生当评委,评一评所讲故事的优劣。这样抓住“故事美”,这堂课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注重板书美:

“杨修之死”由几个小故事组成,可以让学生依故事情节相应列出简洁而富有概括力的小标题。然后由学生写到黑板上,大家共同讨论修改。这样,既注重了“板书美”,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

【板书】

1、“鸡肋”事件──→操借感乱军心之罪杀修

2、“园门阔”

3、“一盒酥”

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4、“梦中杀人”

必招杀身之祸

5、“藏吴质”

6、“试才干”

7、“教作答教”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