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兴趣】

一、提及戴望舒,我们就会想到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的炮火点燃了,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

二、通过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三、读完这首诗后,人们心中都有想歌唱的欲望。

我想歌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四、快速给加粗的字注音。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蘸着( ) 掠过( ) 蝼蚁( )

五、解释下列词语。

荇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蝼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探究】

六、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在课本上用笔标记节奏和重音,小组同学互相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注意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认为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冷色调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升华】

七、阅读闻一多的《发现》,理解文后问题。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ā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朗读理解,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当时的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明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和赤胆忠心。

八、抗战爆发,激发了民族郁愤,更激励了诗人创作。恰如胡风在《七月·代致辞》中所说:“斗争养育了文学,从这斗争里面成长的文学又反转来养育了这个斗争。”请同学们阅读这一历史时期诞生的精美诗文,如卞之琳的《慰劳信集》、何其芳的《夜歌》、李金发的《亡国是可怕的》等,进一步了解抗战历史及当时的文学创作风貌。

【参考答案】

六、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雪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积极、暖色调的: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

消极、冷色调的: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

效果: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3、我用残损的手掌 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七、B(“火”比喻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用残损的手掌》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