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本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手记〗
学《地下森林断想》,当读到“我是森林”时,我先引导学生体会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艰辛,终于蔚然成林后的那份喜悦与自豪;再引入作者张抗抗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的作者个人的那份人生自豪;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人生中的自豪之事,让他们也发出“我是森林”的呐喊。
〖初中语文新课程论文──新课标理念下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联系生活经验,体察言语况味〗
敏捷的语感总是和生活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离,学生便难以体察其中况味并引起共鸣。即使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学生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况味。叶圣陶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果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中得到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这一点在文学鉴赏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当代作家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文章写得很美,其中就用了不少的叠词,如“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大片蔚为壮观的森林”,“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莽莽群峰,高高天庭”等叠字,都用得非常精心而细致,流畅而工稳,呈现出一种艺术美。试问这些叠词学生读过有何体会?不少学生可能不知所云。而若让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中运用叠词的情形,学生们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我们生活中常不自觉地用叠词来表达喜爱之情,如称呼可爱的婴儿为小“宝宝”,称听话惹人爱的孩子为小“乖乖”,甚而称孩子的屁股为小“屁屁”等等,亲昵,喜爱之情不言而喻。文学本来就源于生活,所以生活经验丰富并善于将知识迁移的人,必能轻松地理解文学作品,容易被文学情节所打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阅历的深浅是直接影响学生语感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点燃语文阅读教学的智慧火花·点燃“想像”的智慧火花〗
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地下森林断想》后,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想像:竹子──正直虚心、柏树──永葆青春、红枫──革命热情、杨柳──依依不舍、万年青──友谊长存、银杏──古老文明、百合花──团结友好、梅花──坚贞不屈、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紫荆花──兄弟和睦。由于点燃了学生想像的智慧火花,想像之舟在轻扬,心灵之花在开放;学生感受到“树、花”的灵性、奉献的快乐、品德的高尚、生命的可贵、世界的美好。这样的合理想像蕴涵着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因此,想像力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推动阅读教学不断深化。
〖不“教”语文〗
点,指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在形象最关键处巧施笔墨,以求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像花之蕊,不求多,两三丝,花则鲜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材料新颖,想象丰富,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我担心自己的讲解会折损作品之深刻与大气,就与学生一块大声朗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读得或如醉如痴。然后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8开纸(底板为一片朦胧的森林,“读《地下森林断想》—言录”几个字隐约其间),让学生写上一句最想说的话。我首先写下:“微而不卑,大而不显,是为生命之至理。”学生们写到:“厚积薄发。”(任雅婧)“感谢地下森林,给我们坚持的奇迹。”(刘玲玲)“只有充满挫折的活,才有独特的意义。”(陈婷)“正如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但若蝴蝶飞过了沧海,那生命的奇迹不能不令人赞叹!”(张婵)“上帝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男人,那么他用全部智慧创造了自然界。”(蒲彬)或直行,或竖行,或斜行;或行书,或楷书,或隶书。满满一版。后来,我把这一页纸缩成明信片大小,加上塑封,学生人手一份,留作纪念。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地下森林断想》教学杂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