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是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惟一的一部讽刺喜剧,也是一部世界著名讽刺喜剧。它至今仍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表现了人文主义和封建主义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且塑造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一个是近代欧洲文学史上突出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一个是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鲍西亚。生活在人文时代的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富有才华和胆识。如果说《威尼斯商人》第四幕“法庭斗争”是全剧的高潮,那么,鲍西亚形象也在这一高潮中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每读“法庭斗争”,不由拍案叫绝。叹莎士比亚妙笔生花,在那个标以人文幌子的尔虞我诈的年代,在莫测的险恶人生中,竟勾绘出这样一个美仑美奂的女性形象。其实,围绕“一磅肉案”,无所谓正义战胜邪恶,只在于“智”的较量。而且,鲍西亚和夏洛克的交锋,跟此前公爵绅士们和夏洛克的交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以“规劝”为基本出发点,只不过公爵、绅士们显得无可奈何,而鲍西亚则成竹在胸。她战胜夏洛克的全过程包含着这样的游戏:按照契约,肯定他割人肉的合法性→漫不经心,曲意奉劝他放弃割人肉→制造错觉,欲擒故纵→检验契约,引“狼”入笼→套住“狼”颈,死命拽绳→反败为胜,大功告成。在这六步游戏规则中,她不动声色,却有板有眼,果然,狡猾的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当,走向了死亡,成为蓄谋致人死命的罪犯,安东尼奥从死亡的泥淖中脱身出来。鲍西亚圆满地完成了进入法庭角逐的使命。法庭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鲍西亚超人的才华。在她进入法庭前,夏洛克气焰遮天,藐视一切,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公爵、绅士们面对夏洛克悖于情理合乎法律的质对,一筹莫展。鲍西亚奉命于危难之时,略施小计,就击败了老谋深算的夏洛克。古希腊杰出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说得好:“妇女一同男人平等就比男人强。”其实,鲍西亚法庭取胜仅仅借了一下男人的外包装,还远没有达到与男人平等的地步。透过《威尼斯商人》,我们不难看出欧洲人文时代的文明面纱,无论“善”胜,还是“恶”败,都表现出对法律“玩”的绝招,夏洛克残忍地要割人肉,居然符合法律条文;鲍西亚要达到她的目的,竟采取和现代刑法格格不入的方式──诱骗,将原告不知不觉推向被告席,推向断头台,也是合法的。当然,“你”可以用法律做幌子,把人当牲畜宰割,“我”为什么不可以用法律做掩护,把“你”“文明”地送上黄泉路呢。在莎士比亚那支奇谲多变的笔下,若用“智”的光环去观照,鲍西亚形象鲜明、沉稳、典型,她翻手为云,巧与周旋,才和德的唱和,外显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注定她要进入世界文学画廊而不朽了。
然而,在她不朽的背后,我仿佛又看到了女性人生的沉重,鲍西亚,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里姑且把“女性”二字隐去),不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法庭办案,而要靠女扮男装,这又是多么可悲。
原来,人文主义时代所谓的以人为本,平等、博爱,也只是体现资产阶级圈子中以男人为中心的企望和要求。解放了的仅仅是男性,女性则与解放无缘。
由此可以想到,由性别差异引起的性别歧视,即使在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长期以来作为男性的附庸,是没多少选择权可以走出其主观人格的低谷的。由此,我很怀疑达·芬奇《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微笑是发自真心。至多,她可以作为上流社会的某太太,也无法摆脱男人的需要,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从男权世界看,她也只是另样的摆设。既然如此,其微笑又何以发自肺腑呢?倒是当时的波提切利来得实在,他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中的维纳斯,尽管站在贝壳中从海浪上升起,左面的春风之神把春风吹给她,右面的春之神为她献上新衣,可是她的表情不是表现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相反,却露出让人无法猜透的惆怅和迷惑。其内心恐怕在祈求一个愿望──女性的解放吧。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透析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