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舍生取义”,那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它对你的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孟子一起去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论证多样,情真意切
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透彻,孟子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一开头就先设喻,“生与义”就如同“鱼和熊掌”一样,假如两者不可兼得时,我们的正确选择是什么?由此作者摆出自己的论点,即“舍生取义”。接着,作者进一步推理,强调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但并没有直接点明是“义”,又从反面进行假设推理,强调“义”的存在,这样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层层推进,升华主题。
第二部分作者举例说明义重于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又说明义是普遍存在的,舍生取义,才是人的本心;第三部分则是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能使人丧失本心,见利忘“义”,作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放在首位,做到“舍生取义”。
二、语言精练,句式多变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精练。作者开始便采用形象的比喻,吸引读者的视线,这样讲述的道理显得生动而不枯燥,让人更易于接受。当作者对“向为身死而不受”的人,现在却接受了“万钟”厚禄的原因进行具体说明时,采用了排比,增强了语势。另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变换的句式,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是非明确,态度鲜明,并有多个问句渗透文中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增强了说服力。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其实,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就是其中做人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相距甚远,而且他说的“义”与现在也有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他提出的“舍生取义”曾唤醒多少民众的灵魂,且不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且不说立志“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女杰秋瑾,且不说衷情“一家不圆万家圆”的边防战士,单说“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上海市劳动模范徐虎,他的动人事迹就足以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是否也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底蕴深厚浩气长存──品析《鱼我所欲也》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