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依据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和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b.学习词的基本知识。c.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0过程与方法目标:a.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d.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

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搜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宙l在词的学习中,老师要激活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构思

O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

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学生体验,老师点拨。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训练;老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学生品味、教师点拨。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学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

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学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学生学习的灵感,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学生反思,教师鼓励。在经历各种学习形式后,学生对各首词提出质疑,并互相讨论与反思,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让学生学习阅读与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诵、理解、品味、联想、反思是欣赏词的基本过程。

课堂实录

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

生l: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3:还有晏殊的《浣溪沙》,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看来大家对词的了解还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与这些作家作一次心灵的对话。请大家先自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然后请部分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师:好了,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不错,节奏与读音还比较准确,但其

中有一些地方应注意:《望江南》中第二句的停顿应是“过尽千

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渔家傲》最后一句应读成“将

军白发/征夫泪”。《江城子》里“千骑”中的骑应读成“ji”。《破

阵子》中第二句应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只有正确地诵读才能正确地理解词的基本意思,下面就请

同学们结合预习谈谈对五首词的理解。

生:《望江南》读后总觉得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之意。

师:说得很对,大家说说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1:一个“独”字,点出主人公很孤独。

生2:文中“皆不是”有一种失望的心情。

生3:“肠断”就是忧愁最好的表现。

师:大家说得不错,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一种无言的忧愁。其他几首呢?

生l:《渔家傲》是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来表现将士对自己家乡的思念的词。

生2:《江城子》是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来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 .

生3:《武陵春》也是一首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来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着浓郁的忧愁。

生4:《破阵子》是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师:看来,在上课之前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了。了解这些内容,对理解五首词有很好的益处。不过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品味词的佳句,在品味中体会词的精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品析这五首词中精彩的语句。

生:我觉得《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中句写得好。

师:好在哪? 、 生:好在能将人的忧愁以形象化的景物来展现,用夕阳的余晖,用水流的悠长,来寄托忧愁的影子。.

师:用“忧愁的影子”来评价,形象又贴切,看来你是花了不少功夫来欣赏这首词的。

生:我觉得词中的“肠断白频洲”一句用得也很好,将对别人的那种思念比喻成“肠断”更有—种独特的效果。

师:对,从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在写景与抒情上的独特之处。

生:《渔家傲》这首词写得有意思,上片写景,下片抒怀。

师:上片写景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我想是一个“异”字,写边关的景色重在写与内地景色的不同之处,大雁南飞,边关号角此起彼伏,长烟、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着边关的与众不同。

师:分析得好,那下片抒怀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呢?

生:就用文中的“泪”来概括吧,主要写将士们的思念之泪,通过“浊酒”“归无计”“霜满地”“人不寐”“白发”等情与景的描写,将边关将士们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很好,就要善于从归纳与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脉络。

生:我觉得《江城子》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叙事词。

师:嗯,说说你的理由。

生:词一开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称,接着就详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在文中不断展示作者那种精忠报国的豪迈之情。下片,则更是借古喻今,对比自己,那种胸中豪气在文中自然流露。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说的内容?

生:“聊发少年狂”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心态。而“亲射虎”“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都是体现作者的一种豪迈的英雄形象。

师:除表现作者豪迈与报国之志外,词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意义7.

生:有,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来,作者希望能有当年冯唐一样的人来让他重新报效国家。

师:对,壮志难酬是许多词人笔下的抒写的内容之一。

生:《武陵春》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好在哪里?

生1:第1句能用“物是人非”来暗示人生境地的变化,而“欲语泪先流”更是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忧伤之情,自然流露。

生2:第2句是用一个比拟的手法,将人的忧愁形象化,如果用船来盛载,还不能装下,那该有多少忧愁呢?可见,“载不动”包含了多少忧伤与痛苦。

师:赏析令人耳目一新。

生:《破阵子》表现的内容好像与《江城子》有点相近。我觉

得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等句子写得好。

师:你能说说好在哪儿吗?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个“醉”字、一个“梦”字,把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而“沙场秋点兵”则将杀敌报国的战场写得极富气势。“可怜白发生”是一句总结性的话,所有壮志与报国胸怀都无法实现了,白发就是遗憾的见证,作者怎不感慨万千。

师:评价有水平,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深意。其实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明确了读词就要品味词的语言,玩味词的写法,体验作者真情实感。这是读词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读词还要善于联想,通过联想来生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提高自己鉴赏词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五首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体验。

生:《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蕨洲”使我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二者表现手法几乎一致。

师:从词想到曲,思路很好。

生:《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所表现的失望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充满希望刚好相反。

师:嗯,反相取意,能举一反三。

生l:《渔家傲》中“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景象与名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2:我觉得《江城子》与《破阵子》两首词有许多相似之处。

师:能比较阅读,精神可嘉,你能具体说说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生:写作时的境遇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想报国却无门的遭遇;写作表现的情感是一样的,都是在豪迈之中带着深深的遗憾;描写场景的风格都是一样的。

师:比较实际上就是在更大范围中再次阅读。

生:《武陵春》中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相近,而且用语都十分贴切生动。

师:说得很好,对名句理解与联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家不断积累诗词素养,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当然读诗的联想不仅仅在于名句间的联想,还可以是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时代的生活经验的联想。大家不妨试着从这个角度来想想。

生:读完五首诗,我觉得这些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感伤的,二是壮志未酬的。前者是《望江南》《武陵春》,后者是《江城子》《破阵子》。虽然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主题内容基本相似。

师:那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两类人的写照:一类人整天围在自己个人狭小的圈子里,为自己而活着。一类人时刻忧国忧民,不忘别人的苦与乐。就社会来讲我们希望后者的人多一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师:很好,有感悟,也有希望。

生: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发言,难道个人不重要吗?如果个人的情感不能得到适当地宣泄与表达,对个人对社会来讲都可能是悲剧。

师:对,有不同意见,又有言之有据,希望大家像他们一样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如果文学都去关注,词的内容都去表现,这不正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种见证吗?

师:中肯,观点越来越全面了。

生:我们读词并不是来评价词作者的生活与表现态度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词去了解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作者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的阅读就成功了。

师:发言精彩,思路严密,想像丰富,确实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与想法。

读完这五首词,我们想必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释,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对这五首词的理解进行反思,通过小组成员间共同讨论,力求有更大的收获。

生1:我觉得古词中的典故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去了解,因为一个典故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曾经的生存习惯。

师:很好,你的建议我希望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因为典故背后的语言文化现象,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之处。

生1:为什么有的词有题目,而有的却仅只有词牌名?

生2:写词不像写诗,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格式,写词有许多词牌名,所以有时不必取名。

师: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弄清这事,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己找找资料,彻底解决问题。

……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读词的基本步骤,请大家说说看。

生:是诵读、理解、品味、联想、反思。

师:对,基本过程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的基本程序,也有利于我们学习新的诗词。今天的作业 就是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去学习两首课外的古诗词。要求必须符合各个部分的要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但只要理念先进,引导得法,同样也能使学生受益不少。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的突出。本节课的阅读中绝大多数的资料搜集、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反思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只是起一个主持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尊重。

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几首词并不难,难的就是学生能否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他一些词或文章,所以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正是基于此。

注重反思避免阅读中的“唯主题论”。在具体的词的阅读中,教师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与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这正是新课标中关于阅读体验要求的具体展现。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