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列这段文字后回答问题:
呼唤创新型人才
(1)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经济全球化时代呼唤的人才,首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的能力,能在经
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他们决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以仿效、复制为满足,而是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着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勇气和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意志和毅力,回溯科学史,
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呼唤着今天的哥白尼、伽利略和爱因斯坦,他们是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中最具创意和活力的精锐人才。
(2)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应是多功能人才。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仅以当前迅猛兴起的信息网络而言,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
涵、艺术气质、经贸才干、外语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因为,要适应多国经济和文化的工作生活环境,既要懂经济,又要懂科技、文化,还要懂几国语言,这才能“打起背包走天下”,在世界经济生活中自由自在、自如自得地发挥作用。
(3)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须协调和合作。所以,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又必定是协作型人才。这种人才要善于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这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选自2000年中考汇编P30)
1、概括第(1)段中的有关内容,按要求填空。
创新型人才,具有
和
,富于
,而又有
。(每一横线限填4字)
2、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哥白尼的事例,仿照第(1)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在该段的横线处添上一句跟上下文的意思相吻合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16世纪初,哥白尼就认为,托勒密的天动学说不能成立。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留意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发表了地动学说,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
添上的句子是:
3、第(1)段中加点的“他们”指代的对象是
。
4、第(2)段和第(3)段告诉我们,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的需求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创新型人才还必须是“
型人才”和“
型人才”。
5、全文着重论述的问题是(
)
A、我们为什么呼唤创新型人才。
B、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C、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
D、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甲)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乙)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丙)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的“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变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16、“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和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是从第一段摘出的一句话,它应处在(甲)(乙)(丙)三处中的
处。
17、“这种纯主观的‘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这句话在第二段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的论述内容加以说明。
答:
。
18、作者在第三段对不作调查的现实,提出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用原句作答)
答:①。
②。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调查像“十月怀胎”,要有一个过程。
B、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C、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D、调查要有正确的方法。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