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指导
本单元文体都是小说,主题是少年生活。所以教学重点为两个:一是小说的学习,通过情节、语言,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建议采用思路教学和人物分析教学方法;二是感受和体验作品中所反映的少年生活,并联系生活中自己的少年生活,激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故乡》教学设计
一直来我们把《故乡》定位在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旧中国农民的辛苦生活。然而这样的理解明显带有时代和政治色彩,而且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显得十分牵强。这篇小说比较深刻全面地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这样的悲剧在今天或许还在演绎。不过是麻木的特点不同而已。
2、从闰土、杨二嫂的身上可以看到旧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故乡可以说是渴望一个纯真、美丽的精神家园。然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庸俗化,使作者感到十分的失望。
以上几种主题的理解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一方面结合小说的时代、人物探究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现代社会的现象理解小说反映主题的典型性。
第二个教学建议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分析上,学会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前后变化推演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命运的原因。这个环节的处理一定要注重细节,注重落实在具体的语言上。
第三个教学建议是因为小说篇幅比较长,人物较多,思想深刻。所以更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和自主探究。要放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和分析讨论,切忌教师的分析或教参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梳理故事情节,自主设计问题。
第二课时:问题反馈和探究,人物性格分析。
第三课时:主题理解和作品延伸。
10.孤独之旅
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杜小康在因家道中落,随父远离家乡去放鸭。因而失去了上学机会,也失去了同学、朋友。过早得经历人生成长的艰辛。但是这个孤独之旅也促使他的成熟,使他很快变的坚强、勇敢。这个经历看似是杜小康独有的,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这样的经历和磨难,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磨难的人可能永远不会“长大”。被“抛”后的精神转变,是成长的催化剂。
小说着重描写了小康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历程,而且善于通过其它事物来映照小康的心理,如鸭子的活动、周围环境的渲染等。所以这篇小说不仅写出了一个少年成长中普遍的心理历程,而且构思巧妙,写法独特,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学建议: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小康的心理,这样更切合学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当时假如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等。”
(2)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鸭群的活动、芦荡的描写、风雨的描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训练,使学生也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全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讨论主题。
第二课时:学习写法,体味语言。
11、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一篇老文章,小说反映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金钱与人情之间的矛盾。文章非常真实又非常赤裸裸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丑陋本质。小说篇幅比较简短,故事情节比较清晰,主题也比较突出,所以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小说在技巧运用上十分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要注意让学生多比较,多体会。
(1)围绕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安排情节,使小说情节跌宕,悬念叠出。并且在人物态度不断变化中,把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2)“我”的形象在小说中虽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他的对这件事的态度,暗含着作者的态度,所以需要认真探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分析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探究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通过比较法,探究小说情节安排的特色。从“我”的作用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12、心声
这是一篇儿童小说,通过发生在一个小学生李京京身上的故事,揭示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在发生。所以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十分切合学生生活。小说主题不是十分隐晦,而且又是反映当代学生生活的,所以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一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小说中分析出小说所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问题,理解小说主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心理和小说的布局,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还要揣摩小说精心布局。
在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阐发自己对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并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故事情节,深入探究人物内心,感受京京的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讨论小说主题,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构思一篇表现同龄人思想的小说。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青春随想
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青春热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的人生观。
3.了解一些青春期知识,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4.以歌颂青春、抒写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指导
一、青春宣言
我们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发现大人、老师说的似乎不是全对的,发现有自己的想法了,发现人生原来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东西了……
举行一个青春仪式或青春宣言。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经长大了。在仪式上每同学都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发表自己的宣言。我想那一定会成为你终身难忘的时刻。
二、畅想青春
对青春你是那样欣喜、那样激动,也是那样陌生和彷徨。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人物用自己的生命走过他们的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他们却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独特的魅力、绚丽的光彩。课外推荐阅读或了解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事迹。在班上进行交流,发表你的看法。然后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畅想对自己青春的设计。
三、青春的知识
青春期知识,包括性知识,都是青少年不可回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决不能让封建、愚昧统治自己的观念。要正确、平和、科学地看待这些知识。
由学校或教师组织一些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或阅读一些有关青春期知识的科普读物,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克服一些青春期常有的焦躁、忧郁、自卑等心理现象。
由学生自主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宣传青春期知识。
四、歌颂青春
青春,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它使我们想起火红的朝阳、绚丽的彩虹、奔腾的黄河、浩瀚的大海。我们要用我们清脆的歌喉、奔放的激情讴歌青春;我们要用多情的诗歌、美丽的彩笔描绘青春。
十六岁,是花的季节,是诗的季节。每个同学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青春的歌颂。或用你清纯略带沙哑的歌声、或用你绚丽的画笔、或用你多梦的诗文,尽情抒写你对春春的赞歌。
以上主题的活动可以分组选择,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开展。在活动中要极力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积极参与。活动形式要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结合,注重语言实践。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指导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