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内容 家

节次上课时间

撰稿人持有人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重点难点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方法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作者介绍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C写法分析

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三、思考讨论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说说这几个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板书设计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教学后记

内容石缝间的生命节

次上课

时间修改

批注

撰稿人持有人

教学目标1、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

2、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

重点难点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目标展示:

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该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

○4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学生交流以上问题,可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适当点拔、指导。

(四)合作探究:

1、揣摩语言:

○1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2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把你喜欢的理由告诉大家。

2、自主、合作、探究:

进一步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

I.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 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II.在“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一句中,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 “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III. 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四个词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IV. 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V. 文章开头说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作者这样措辞,有什么用意?

VI.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是什么?

? 因果关系。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归纳小结:

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六)联结生活,创造性学习:

搜集与《石缝间的生命》旨趣相近的名言佳句和与课文内容、题材相关的文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适应环境 顽强生存

1、石缝间的生命–使“我”感动–引出话题

2、3石缝间生命的由来和生存环境的严峻,再次点题

4、无名的野草

5、苦苦的蒲公英

6、参天的松柏

7、石缝间的生命对自然界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8、由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的思考过渡到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9、10从生物学哲学美学角度思考并赞颂石缝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后记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内容废墟的召唤节

次上课

时间修改

批注

撰稿人持有人

教学目标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2、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廓(kuò):1.广阔。如:廓落。

2.扩展,扩大。如:廓张。

3.物体的外缘。如:耳廓。本文取此义。

藻(zǎo):1.藻类植物。如:水藻。本文取此义。

2.华丽的文辞。如:辞藻。

瀛(yíng):大海。如:瀛海。

胄(zhòu):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

2.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如:甲胄。本文取此义。

观:1.(guān)①观看。如:坐井观天。

②景象或样子。如:奇观。

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悲观。

2.(guàn)道教的庙宇。本文取此义。

嗫嚅(niè rú):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窸窣(xī 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绮(qǐ):1.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如:绮罗。

2.美丽,美妙。如:绮丽。本文取此义。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二、词语识记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并充满正气。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

4.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 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 ,那样 。

2.宗璞,现代 作家,原名 。主要作品有 、 、 和

。她的童话 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1~3段: 。

2.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

3.第11~19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

4.第20、21段: 。

(三)写作特点

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的议论相得益彰。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二)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诠释

本段首先用了一个比喻“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接着连用几个“依然”,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Ⅳ.当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 )

(2)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 )

2.给加粗字词注音。

嗫嚅( )( ) 迤逦( )( ) 方外观( ) 绮辉( )

板书设计

整体描绘废墟

废墟 渴望改革

突出凝固、停滞

作者直抒胸臆

召唤 投身变革

号召改造历史

与年轻人对话

对话 奉献自己

希望投身改革

篇末点题

点题 改造历史

铭记呼声

教学后记

容更浩瀚的海洋节

次上课

时间修改

批注

撰稿人持有人

教学目标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给我们营造了诗的意境、也为后文七种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

重点难点丰富的想象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瀚(hàn):广大。如:浩瀚。

裸(luǒ):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

悯(mǐ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

2.忧愁。如:悯然涕下。

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

撇(piē):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

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义。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袒(tǎ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

虔(qián):恭敬。如:虔心。

二、词语识记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

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 的地方可让我们 。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 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 我 的胸脯,脱下的衣裳, 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2.纪伯伦, (国)诗人、 作家、画家,是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 、 、 ,以及小说 、 等。

二、整体把握

(二)段落层次

1.第1、2段:开篇 。

2.第3~19段:描述了 ,揭示了 。

3.第20、21段:表达了作者 。

(三)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本文通过对在海边所见的七种人的行为的描述,想象出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海,句式自由,节奏多变。

3.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七种人的表现,象征着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4.写作借鉴:本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的七种人在海边的表现,各象征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这几种人面前,作者毅然离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文中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二)对第一自然段的诠释

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给我们营造了诗的意境、也为后文七种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

当堂练习

用下列词语描绘大海的景象,字数不少于50个字。

蔚蓝 波涛汹涌 浩瀚 激荡

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总结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散文被称为“无韵之诗”。散文都有其深厚的哲学内涵,结构工整,寓意丰富,意象独特,语言鲜明形象。

本单元在行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更浩瀚的海洋》中作者用七种人的行为象征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它与拟人和比喻不同。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是针对篇章而说的。而拟人与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通过所描写、刻画的事物,来表现一定阶段的本质或某种意义;而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

象征和比喻中的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但借喻是以相似为基础,象征却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须对托义的物作细致地描写和刻画。

口语交际

Ⅰ.学习重点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Ⅱ.口语交际指导

1.每个小组商定向全班同学推荐一至两首乐曲或歌曲,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谈谈推荐的乐曲和歌曲的魅力。

2.所选音乐作品要健康,要有较强的感染力。

3.交流时力求抓住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尽可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4.同学之间要尊重不同的兴趣爱好,要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共同提高欣赏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Ⅲ.口语交际范例

青春需要偶像

老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这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无论是他们的个性特征,还是事业成就,也无论是他们的生活情趣,还是人生理想,都使人们心悦诚服地向他们表示敬慕和爱戴,并把他们当作自我人生的榜样。如果把人生比作漫漫长路,那么青春时代的偶像就是你起步的向导,引领你踏上前进的征途,使你的人生放出灿烂的光辉。因此,我认为,青春是需要偶像的。下面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偶像的看法。

张辉:我非常喜欢唱歌,我的偶像是周杰伦。凡是周杰伦的磁带我都尽可能买到,然后如痴如醉地去听。我最喜欢他的《双节棍》和《龙拳》。我觉得在学习疲劳时听上一首周杰伦的《双节棍》,真是美妙的享受啊!

齐宏:我的偶像是马拉多纳、罗纳尔多。从我崇拜的偶像你就知道我是一个足球迷。中午,很多同学用午休来放松自己,而我却愿意在绿茵场上驱走疲劳,虽然我流了汗,但是我的精力异常的充沛。

史琨:初一时我最崇拜铁凝了。她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让我陶醉,《哦,香雪》使我晚上在梦中与香雪一起走在铁路旁。但到了初三,妈妈不许我看小说了。我到了高中,一定上文科,实现我的作家梦。

杨斌:我最崇拜杨利伟了。我现在一定要打好基础,长大后做一个杨利伟那样的航天英雄。

……

老师:青春需要偶像,因为青春时代是我们树立理想、树立志向的时代。偶像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偶像是我们成长进取的参照物。生活中哪怕有再大的风雨,只要我们心中有永不褪色的偶像,那么我们的头顶将是一片灿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偶像那样的人,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你们的偶像一样成功!

Ⅳ.口语交际练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说孔子听了音乐后的美妙感受。请把你听了音乐后的感受说出来。

写作

Ⅰ.学习重点–感悟自然

要求:1.借一个或几个事物或景物来引发议论。

2.对引发议论的事物或景物作形象具体的描绘,在描绘中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在描绘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议论要自然,合乎情理。

4.议论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Ⅱ.创新作文指导

体悟大自然的真谛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美丽多姿的自然形象,只要你用心地去感悟,就会发现生活之美,从而解决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引领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花鸟草虫、飞泉瀑布,去领悟自然和生命的真谛,去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用笔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描绘中,应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应多使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托义于物,寓情于景,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

在议论中应允许学生有独特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其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Ⅲ.写作练习

-、片段作文

大自然的美景使你流连忘返,拿起你的笔,把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二、创新作文

当你站在海边,看到无垠的大海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当你站在敦煌的边看到飞天的绝世姿容;当你站在泰山极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丽风光……你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产生了什么感慨?把你的体验和感慨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各课教案合集(表格式)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