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自主检测题
第一部分:
1、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4分)
《两面国》 李汝珍 清代小说家
《海底森林》 儒勒·凡尔纳 法国小说家
《慧骃国游记》 斯威夫特 英国作家
《流星》 韩松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家
2、诗文填写。(3分)
⑴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
⑵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⑶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3、下面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面国》一文揭示了两面国人的两面性,他们对人的态度因人的外表、衣着而各有不同。文章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B、幻想的《海底森林》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那里的动植物会令你惊叹不已。
C、慧骃国里的主宰者是一些富有智慧的“马”,万物之灵的人在这里也只能任其支配。作者写作该文,意在表达还有一些我们尚不知道高智慧生物,人类并不是唯一的高等动物。
D、宇航员凌伟像流星一样飘落在空中,最后落在一个魔幻星上,却不料,该星就是把他当作主人的机械人罗诺,他的宇宙之行可谓有惊无险。
4、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由一小簇特殊的大细胞组成,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神经和小气管,这些细胞为什么会发光呢?原来,这些细胞中含有一种奇妙的物质,叫做荧光素。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荧光素结合,在另一个物质荧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公式:(3分)
5.说出下列礼貌用语运用得不正确的原因。(4分)
⑴他来拜访,我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⑵请您在家里恭候,我一定如约赴会。
6.在下面横线上填入一句议论性的总结语句:(2分)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救了火柴。
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啊?”
风回答说:“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 ”
7、识图:下图题为《反差》,你能说说形成“反差”的原因吗?你能说说该图揭示的问题吗?(2分)
第二部分:
(一)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隗②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注释]
①见:拜访。②大(taì)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途”。即路。⑤若:你。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⒀稽首:叩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9.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10.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2分)
11.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2分)
12.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2分)
(二)伐木工海狸
在茂密的丛林里,住着一家海狸。
每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它们就起床,用薄荷牙膏刷它们那又大又结实的大白牙,吃完了妈妈煮好的美味可口的米粥,它们就去林中干活了。
它们整天在树林里啃树根,用啃倒的树杆做建筑材料。
海狸们先用树杆叠起一道堤岸,形成了“人造”的水塘。然后它们又在堤岸上建造了一栋宽敞的房子。房子设计得很巧妙,从岸上进到屋里,可以不出门,在家里下到水塘里。
海狸一家在这座树林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白天,它们到树林里干活,夜晚全家围在一起又说又笑,讲故事,读书……
有一天,一只白脖喜鹊突然飞进了它的家里。一进门它就信口开河地说:
“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呀!人进林子来伐木啦,他们拿着可怕的大齿锯!”
海狸的爸爸用爪子搔了一下自己的肚皮,镇静地说:“这是伐木工开辟林间通道,我们的房子在边上,不妨碍他们。”
最小的海狸心里暗暗想着:“这是什么锯,它是怎么锯树的呢?”
第二天,它从家里溜了出来,决定去看看那神奇的大锯。它听着锯树的声音,很快地找到了伐木工。喔唷,好一把锯!它们把树杆“咬得”那么有劲,从牙齿缝里还不断地吐出金黄色的锯木屑!
当人们工作完毕,放下锯离去休息后,小海狸趁机拿起锯急忙躲进了林里,找个地方把它藏了起来,然后回到家里,悄悄地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海狸爸爸带着自己的小海狸们去水塘那边啃树根,想用来修理一下堤岸。它们汗流浃背地干了一整天,连一棵树都没啃倒,晚上回到家里,筋疲力尽。海狸妈妈给每个儿子倒了杯新鲜牛奶,它们喝完便躺下立即酣睡了。只有小海狸没有入睡,它在等着月亮升起。月亮出来了,它偷偷地出了门,带着锯子来到了白天爸爸它们干活的地方。它找到了那棵没有被啃倒的树,用锯子紧挨着树杆,刚触及到按钮,发动机响了,“哗啦”一声,树倒了。一棵、两棵……小海狸高兴极了,它知道,两棵树,它们全家得啃两天多的时间。而我只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全解决了问题,真带劲呀!来,再试一下!
小海狸越干越有劲,树一棵棵地倒下来,一直锯到油料用完,锯子“呜”了一声再也不响了。
“我多么能干!”它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欢呼了一阵,然后用最后一点儿劲把锯搬回林间通道旁。天亮前,它蹑手蹑脚地来到床前,钻进暖和的被窝里睡觉了。
晌午,醒过来,听到屋内一片嘈杂声,家里人都忙个不停,它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海狸妈妈在收拾着东西,海狸爸爸在包装、打捆,小海狸们都在忙着,它们一边忙,一边向窗外探望,水塘那边一棵树都没有了,全倒在地上,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我们不能在这毫无掩盖的地方居住了。”海狸爸爸唠叨着,“得赶快搬家,到森林深处去!”
此时,白脖喜鹊又来了,又叽叽喳喳地说起来:
“我讲过了,有人来伐木了……我早就说过,你们不听……”
海狸爸爸抬头一看,叹了口气说:
“人到这里来伐木有什么意思呢?这不是他们干的,这是不懂事的小傻瓜干出来的!它想帮忙,也不问问,结果是越帮越忙……”懂情理的爸爸一边说着一边用责备的眼光看了看小海狸。
海狸一家搬到林中深处去了。现在堤岸上那座美丽舒适的房舍空旷旷的,没有人居住。四周的邻居们都想知道这家善良、勤劳的邻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谁也猜不出个所以然。从那以后,小海狸牢牢地记着:“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到后果。”
13.可怕的大齿锯在小海狸看来很神奇,神奇在哪里? (2分)
14.小海狸将水塘边的树木锯光了,目的是什么? (2分)
15.小海狸锯树是悄悄干的,试找出两个表现这种情态的词来证明。(2分)
16、“白脖喜鹊”喻指怎样一类人?(2分)
17、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呼应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
18、你怎样评价伐木工小海狸?(2分)
(三)给母亲念“防骗经”
乡下母亲进城为我带小孩,茶余饭后给母亲念“防骗经”就成为我和妻子的头等大事。
“碰到陌生人敲门,你莫开,强盗进来可不得了。”我告诉母亲。“遇到外人要抱小孩,莫搭理,碰到人贩子就坏了。”妻子附和着。“街头有人问路,记住就说不知道,十有八九此人是个骗子。”我提醒母亲。“别人给你饮料喝,千万别动口,说不准里头就放有‘蒙汗药’。”妻子正告母亲。“即使地上掉了一包钱,你也别捡,没准那就是一个天大陷阱。”我以报上真事向母亲佐证。“有人低价倒卖元宝,你别动心,那元宝是纸糊的。”妻拿周围同事亲身经历向母亲诉说……每当这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从我们嘴里进出,母亲总瞪大了眼,说会这样吗?不会这样吧。我就不厌其烦地开导她:“这是城市,是大城市,哪能与乡村比!复杂呢。”母亲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就这样平安无事了好几个月。一天,我下班归来,见母亲衣上有点点血迹,吃了一惊,赶紧瞧瞧睡在床上的儿子,儿子安然无恙,就问母亲出了啥事?母亲吞吞吐吐,说没事。妻说别瞒着,免得让我们担心。母亲这才说今天早上出门买菜。远远就见一个人骑摩托车撞在电线杆上,人摔得老远,大家围着却都不动,伤者头部已汩汩流血,母亲走了几步,又不放心折了回来,扶起那人,并对其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这时警察驾车也赶到了,就一齐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哎哟,说了多少遍,谁叫你多事!?”妻子就嚷起来,“你不知道报上常登这些忘恩负义之徒反而说是你撞上他的,要你掏医药费。”
“周围没人认识你吧”,我也不安起来,“这两天就少出门,免得让人认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安慰母亲。
母亲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不敢正眼看我们。
晚餐后,就听见屋外有人敲门,我的心一沉,和妻对望了一下,犹豫不决,敲门声更急促了,我只得起身。
门外立着一个黑大个,满脸络腮胡须,粗声粗气问我:“你家是不是住着一个老太太?”
我的心缩紧了,忙说:“你有什么事?”
黑大个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闯进了屋里,就一眼望见了角落里的母亲,跑过去拉住母亲的手,说:“是你送我父亲上的医院吧,你让我找得好苦呀!”
“你想干啥?”母亲挣扎着抽手出来,惊惶地看着黑大个。
“你到底有什么事?”我拉开了汉子,“我娘可是好心呀,你可别冤枉好人。”
“哎呀,老兄哪里话,你误会了。”汉子摇摇头,“我哪敢冤枉老妈妈,我是特意来谢谢你母亲的,没有你母亲,我爹说不定会出多大事呢。”
汉子告诉我,清醒过来的老父第一件事就是命他去找那好心的老妈妈,说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找了一个下午,问遍了菜场的人,才打听到老妈妈住在这里。
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们俩面面相觑,妻子望了母亲一眼,不好意思地上厨房洗碗去了,我再看看母亲,母亲仍在忙活手上的针线,还是不敢抬头看我们。
19.文中的作者遣词造句特别注重推敲,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2分)
20.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3分)
21.文章对我母亲进行了怎样的刻画?你觉得文中我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
22.文章结尾处,妻子望了母亲一眼,为何会感到不好意思? (2分)
23.第3节中,看到“有人骑摩托车撞在电线杆上,人摔得老远,大家围着却都不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发? (3分)
24.“母亲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这一句描写是伏笔,请问和文中哪个地方照应呢? (2分)
25.设想一下,假若“黑大个”真的是找上门来栽赃我母亲的,依着我母亲的性格,她以后碰到类似的事还会像前面那样去做吗?为什么? (3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我们常常会幻想未知的世界。当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也许会幻想有一种神奇的东西能帮助你。你幻想着发明创造,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幻想着人类明天的生活……请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所创造的神奇世界描述给大家听。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参考答案
1、《两面国》李汝珍、清代小说家;《海底森林》儒勒·凡尔纳、法国小说家;《慧骃国游记》斯威夫特、英国作家;《流星》韩松、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家
2、⑴青草池塘处处蛙。⑵潮平两岸阔。⑶江春入旧年。
3、C 4、荧光素、氧气、荧光酶、发光
5.⑴“受宠若惊”是说,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人家来拜访,理应高兴,用“受宠若惊”,显然用错了。可改为“感到意外”之类的词语。
⑵“恭候”是敬辞,等候的意思,叫人“恭候”显然不妥。
6.我只有充分燃烧才能实现我的全部价值。(其他意思合理也可)
7、造成反差的原因是高考的成绩。这幅漫画揭示了家长和社会以学生的考分论成败的现象。
8、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9.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10.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11.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竞争。 13、它们把树杆“咬得”那么有劲,从牙齿缝里还不断地吐出金黄色的锯木屑。
14.帮助爸爸锯树用来修理堤岸;显示自己能干。
15.偷偷地出了门;蹑手蹑脚地来到床前。
16.信口开河,自以为是的人。
17.在茂密的丛林里,住着—家海狸。
18.有热情但缺少周密的思考。
19、如文中的第二节,给母亲每念一遍“防骗经”后相继用了“告诉”“附和”“提醒”“正告”“佐证”“诉说”等不重复的词语,从中可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讲究。
20.如:“大家围着却都不动”与母亲“走了几步,又不放心折了回来,扶起那人,并对其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并和警察一齐把伤者送到了医院的行为相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善良、质朴、见义勇为的性格。
21.文章对母亲进行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母亲是一位善良、质朴、自然、率真的慈祥老人。
22.妻子感到不好意思是因为在事情的结局之前她错怪了母亲,她为对母亲的言行而感到羞愧,觉得母亲值得钦佩。
23.反映了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思想意识松懈、明哲保身、个体意识太重,特别是某些人因道德败坏影响了社会正气的形成,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周光裕,做弘扬正气的楷模。
24.与后文母亲义救伤者相照应。
25.可答“会”。因为人们常说“扛山易改,本性难移”。母亲长年生活在农村乡下,身上更多的是自然、善良、质朴、率真的个性,依她的个性即使曾经被人栽赃,下次碰到类似事情,她依然会这么做。也可答“不会”。因为母亲从这件事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觉得儿子、媳妇说得有理。城里人真是太复杂,好人做不得,这就好比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自主检测题及答案:第五单元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