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4.草莓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枝柯:树枝。

妖艳:艳丽而不庄重。

酣h n然:酣畅的样子。

湛zh n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沁q n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后感到的舒适。多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韶sh o华: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禀赋: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荒诞d n:极不真实、极不通情理。

似水流年:形容光阴过得很快。

璀cu 璨c n:形容珠宝玉石等光彩夺目。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二、文章脉络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

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

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

第5段:与上文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三、写作方法

1、触景生情,运用联想,抒发情感。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没有联想就没有世界。联想是由此想及彼。进行联想时要抓住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由一颗草莓,引起回忆,突然感到季节在表面似乎不变的情况下,在悄悄变化着,由此联想到岁月也是如此,从而抒发情感,表达情意。

2、前后对应,条理清晰。

课文第4、5段分别与上文1、3段相对应。第1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联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青春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这样前后照应,条理更清晰。

3、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想。

作者通过草莓进行联想,感叹青春韶华易逝。

四、问题探究

句段理解:

“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这句话如何理解?

作者没有消极地感伤时光的流逝,虽然时光改变了我们曾经年轻的心性和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成熟了,情感丰富了,生活的节奏从容不迫了。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们收获了。

【练习解答】

一、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出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三、作者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感到自己是成年,但“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由“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想到青年时代的我们,与现在的我已大不一般。

【类文品析】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枝,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这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这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凝然静立,却闪烁寿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第2自然段“只有”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了突出什么?

2.文中第3自然段用了 、 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仙人掌 。

3.第4自然段中说仙人掌“并未给我带来欢欣”,第5自然段中说“无意瞥见”并“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是为什么?

4.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5.第10自然段中作者传神地描述并渲染出金色花的 、 、 的特点;继而赞美它是“最美的花”,并能“震撼人心”,这是为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参考答案:1.起强调作用。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2、排比、拟人;在艰苦环境中仍顽强生长。

3.说明“我”对仙人掌不喜欢、不关心,越看越觉得它丑陋无比。

4.本段承前启后,起抑扬过渡的作用。

5.美丽、辉煌、神奇;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草莓》课文复习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