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总复习•九(下)文言文练习
一.《曹刿论战》
(一)给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 ) 3.小惠未徧( )
4.牺牲玉帛( ) 5.弗敢加也( ) 6.小信未孚( )
7.曹刿( ) 8.夫战,勇气也( ) 9.遂逐齐师( )
10.辙乱旗靡( )
(二)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 ) 2.虽不能察( )
3.辙乱旗靡( ) 4.神弗福也( )
5.肉食者鄙( ) 6.小大之狱( )
7.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弗敢加也( ) 10.公将鼓之( )
11.小惠未徧( ) 12.遂逐齐师( )
13.牺牲玉帛( ) 14.公问其故( )
15.一鼓作气( ) 16.彼竭我盈( )
17.再而衰( ) 18.惧有伏焉( )
19.既克( ) 20.公将驰之( )
(三)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
期年之后( ) 邹忌( ) 间( )进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齐王纳谏( )
孰视之( ) 何能及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与徐公孰美( )
时时而间进(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
3.通假字:孰视之 ( )
4.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
②朝服衣冠( )( )
③私我也( )
④王之蔽甚矣( )
⑤闻寡人之耳者( )
⑥吾妻之美我者( )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古今异义词
①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③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④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⑤窥镜而自视 古义: 今义:
⑥暮寝而思之 古义: 今义: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5)一词多义
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上:①受上赏( ) 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
下:①乃下令( ) ②受下赏( )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②门庭若市( )
朝:①朝服衣冠( ) ②能谤讥于市朝( )
③皆朝于齐( )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暮寝而思之( )
③孰视之( ) ④吾妻之美我者( )
于:① 欲有求于我也(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③能谤讥于市朝( ) ④皆朝于齐( )
孰:①孰视之( )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方:①今齐地方千里( )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④王曰:“善。”( )
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 )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臣之妻私臣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上书谏寡人者
6.重点语句翻译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
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
三.《<孟子>三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 得道者多助( ) 伐无道,诛暴秦( )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池非不深也( )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则有去国怀乡( )
2.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夫环而攻之(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委而去之(放弃)(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3.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困于心衡于虑。
(3)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人恒过( )
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三)《鱼我所欲也》
1.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 (2)死亦我所恶(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贤者能勿丧耳( ) (6)呼尔而与之( )( )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8)是亦不可以已乎( ) (9)此之谓失其本心( )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种于我何加焉( )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
(5)得:二者不可得兼( )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译: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译:
四.《愚公移山》
1.加点字注音:高万仞( ) 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荷担者( ) 一厝雍南( ) 始龀( )
箕畚运于渤海( )( ) 京城氏之孀妻( ) 无陇断焉( )
2.通假字:
(1)指通豫南: 通 ,意思是
(2)始一反焉: 通 ,意思是
(3)甚矣,汝之不惠: 通 ,意思是
(4)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思是
(5)一厝朔东: 通 ,意思是
3.重点字词解释。
(1)方七百里: (2)年且九十:
(3)河阳之北: (4)惩山北之塞:
(5)出入之迂: (6)吾与汝毕力平险:
(7)达于汉阴: (8)杂然相许: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且焉置土石: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始龀: (13)寒暑易节:
(14)其如土石何:
(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6)虽我之死:
(17)子子孙孙无穷匮: (18)何苦而不平:
4.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 ) 方欲行( ) 而尝极东方( )
(2)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
曾益其所不能( )
(4)固:汝心之固( ) 固以怪之矣(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今亡亦死( )
5.重点句子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五.《出师表》
(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二)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今义:
2.存亡之秋也。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古义: 今义:
5.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今义:
6.晓畅军事。古义: 今义: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古义: 今义:
8.猥自枉屈。古义: 今义:
9.后值倾覆。古义: 今义:
10.庶竭驽钝。古义: 今义:
11.临表涕零。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②深追先帝遗诏。( )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②每与臣论此事。( )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
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 )
分:①今天下三分。( )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
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②先帝称之曰能。( )
言:①进尽忠言。( )
②不知所言。( )
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 )
2.此皆良实。( )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4.优劣得所。( )
5.北定中原。( )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
(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2.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
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2010年中考总复习•九(下)文言文练习
一.《曹刿论战》
(一)给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焉(jiàn) 2.肉食者鄙(bǐ) 3.小惠未徧(biàn)
4.牺牲玉帛(bó) 5.弗敢加也(fú) 6.小信未孚(fú)
7.曹刿(guì) 8.夫战,勇气也(fú) 9.遂逐齐师(suì)
10.辙乱旗靡(mǐ)
(二)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参与) 2.虽不能察(即使) 3.辙乱旗靡(倒下)
4.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5.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6.小大之狱(案件)
7.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8.必以情(实情) 9.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10.公将鼓之(击鼓) 11.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12.遂逐齐师(追击)
13.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4.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15.一鼓作气(振作)
16.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正旺盛) 17.再而衰(第二次) 18.惧有伏焉(埋伏)
19.既克(已经) 20.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三)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我发现他们的车痕混乱,望见他们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cháo) 形貌昳丽(yì) 朝服衣冠(zhāo)(guān)
孰视之(shú) 窥镜自视(kuī) 谤讥于市朝(bàng)(cháo)
期年之后(jī) 邹忌(zōu) 间(jiàn)进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齐王纳谏(采纳接受)
孰视之(同“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满一年) 皆朝于齐(朝见) 与徐公孰美(谁)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
3.通假字: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②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
③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④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⑤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⑥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2)古今异义词
①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 方位词
③明日,徐公来 古义: 第二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④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指责,劝谏 今义: 诽谤,讥讽
⑤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 今义: 偷偷地看
⑥暮寝而思之 古义: 躺而不睡 今义: 睡觉地方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委婉劝说 今义: 讽刺
(5)一词多义
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
上:①受上赏(上等) 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
下:①乃下令(下达) ②受下赏(下等)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 ②门庭若市(好像)
朝:①朝服衣冠(早晨) 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
③皆朝于齐(朝见)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②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③孰视之(他,代指徐公) 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
于:① 欲有求于我也(对) 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④皆朝于齐(到)
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
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④王曰:“善。”(好,高明)
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臣之妻/私臣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上书/谏寡人者
6.重点语句翻译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三.《<孟子>三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2.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攻 )(表转折) (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 (4)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
(5)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少)(同“叛”,背叛)
3.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3)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空乏其身(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舜发于畎亩之中(指被任用 ) 人恒过(动词,犯错误)
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三)《鱼我所欲也》
1.注音: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 (2)死亦我所恶(厌恶)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
(5)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 (6)呼尔而与之(助词)(给)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践踏)(认为不值得,这里指不愿意接受)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止) (9)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如果)(益处,好处)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种于我何加焉(对)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行为)
(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表转折)
(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
四.《愚公移山》
1.加点字注音:高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 出入之迂(yū)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éng) 荷担者(hè) 一厝雍南(cuò) 始龀(chèn)
箕畚运于渤海(jī)(běn) 京城氏之孀妻(shuāng) 无陇断焉(lǒng)
2.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 通 直 ,意思是 一直
(2)始一反焉: 反 通 返 ,意思是 返回
(3)甚矣,汝之不惠: 惠 通 慧 ,意思是 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 无 ,意思是 没有
(5)一厝朔东: 厝 通 措 ,意思是 放置
3.重点字词解释。
(1)方七百里: 方圆,这里指面积 (2)年且九十: 将近
(3)河阳之北: 江河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阳 (4)惩山北之塞: 苦于 阻塞
(5)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6)吾与汝毕力平险: 你们 全,竭近
(7)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阴 (8)杂然相许: 纷纷 赞同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削减
(10)且焉置土石: 况且 疑问代词,哪里 安放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两种装土石的工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之意
(12)始龀: 换牙 (13)寒暑易节: 交换
(14)其如土石何: 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思想 顽固 通 (16)虽我之死: 即使
(17)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 (18)何苦而不平: 愁
4.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方圆,这里指面积) 方欲行(刚好,正好) 而尝极东方(方向)
(2)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4)固:汝心之固(顽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今亡亦死(逃跑)
5.重点句子翻译。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5)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7)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五.《出师表》
(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通“缺”)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通“检”。挑选)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二)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 指品质低劣、下流
2.存亡之秋也。古义: 时、时候、时刻 今义: 指一年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惋惜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4.由是感激。古义: 感动 今义: 感谢
5.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6.晓畅军事。古义: 精通、熟练 今义: 常指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猥自枉屈。古义: 辱没,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 常用为卑鄙下流
9.后值倾覆。古义: 兵败 今义: 常用为倒下、颠覆
10.庶竭驽钝。古义: 希望、期望 今义: 众多
11.临表涕零。古义: 眼泪 今义: 常用为鼻涕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动词,留给、给予)
②深追先帝遗诏。(读yí,动词,遗留,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
②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议论)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动词,任用、委任)
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名词,责任、职责)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名词,路、途)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名词,道理)
分:①今天下三分。(动词,分开)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词,职责)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动词,做)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名词,品德)
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动词,能够)
②先帝称之曰能。(名词,才能)
言:①进尽忠言。(名词,话、语言,此指意见、建议)
②不知所言。(动词,说)
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动词,是)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
(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2.此皆良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示)
4.优劣得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5.北定中原。(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名词活用作动词,流泪)
(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0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