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韶关市北江一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测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5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对亲人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李商隐的《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后人又用它表现奉献精神,这二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cánliú( )的石鼓文陶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石罄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器瓦上的装饰画。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大佛永乐大钟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yīngzī( )猎猎雄风。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字,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情节摄魂夺魄、_____的西游,剑戈惊天、_____的三国,情诗千载、__的红楼。
珍惜阅读,便是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在下面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cánliú( 残留 ) yīngzī( 英姿 )
(2)在下面写出第三句横线上应填入的成语。(3分)
扑朔迷离的西游 ;烽火连天的三国;魂牵梦萦的红楼。
(3)仿照前三句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将第四句补充完整。(选做题,2分)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体验,珍惜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难的路途中跋涉,与汤姆?索亚一同在黑暗的山洞里体验成长。
3、综合性学习。
近些年来,各地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商家也不失时机推出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七夕、腊八、重阳等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已经渐渐淡化了,过得冷冷清清。为了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某校决定在各班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
(1)班级征集活动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
答: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或让传统节日深入人心)
(2)请写出一个你熟知的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2分)
节日:清明节;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根据上一题,请简要介绍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80字左右)(3分)
答:每年4月5日的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清晨,人们携带酒食、鲜花、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祭扫毕,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家,以示枝繁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4.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 hé zhé )的鱼盼等着雨水。
②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í liàn ( 锤炼 )的语言的精华。
5.(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坦荡如底 拨苗助长 浮想联篇 阔绰 B.惴惴不安 不屑置辩 契而不舍 皲烈
C.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不可思议 谩骂 D.声色俱历 舍生取义 战战兢兢 谄楣
(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B.“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C.(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D.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6.下列句了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1 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D )(1分)
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选做题,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4固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9.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使文意连贯,并和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句。(选做题,2分)
人才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人才应该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人才应该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 的虚怀若谷;人才应该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瞻远瞩……
10.古诗文默写填空。(选做题,5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5)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注:请将下面的25小题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ABDDACDBDCABB
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BBCDDCCABBBD
11.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B.为了镇压人民
C.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
D.为了掌握军事大权
1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种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D.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较轻
13.下列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
C.《水浒传》D.《红楼梦》
14.清政府在多次与列强较量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B.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利
C.清政府闭关锁国D.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1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以下的探索,属于技术层面探索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B.创办黄浦军校
C.北伐战争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7.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D.日本侵略者的武器装备落后,军队人数比中国少
18.“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断敌退路,长春守敌投降,继而拿下沈阳,歼灭敌军47万,解放东北全境”。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9.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的论著是
A.《制碱》B.《海国图治》C.《水经注》D.《天演论》
20.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攻占南京总统府
C.新中国的开国大典D.三大改造完成
21.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叙述错误的是
A.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严重的失误和灾难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2.下列党的会议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3.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奥巴马B.尼克松C.林肯D.克林顿
24.下列研究领域中,不在“863计划”之列的是
A.海洋新技术B.外太空技术C.信息技术D.生物技术
25.倡导教义“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26.“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该语句出自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27.“……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最终,黑色“货物”被贩卖到美洲。这些黑色“货物”是
A.鸦片烟B.煤C.中国劳工D.黑奴
28.美国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废除奴隶制B.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C.维护国家统一D.发动人民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29.一战已经结束几十年,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们从一战中得到的启示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C.各国政府要积极进行军备竞赛D.反对恐怖主义,关心人类命运
30.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做“文明恶棍”,他批判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他认为劳动人民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需要宗教来统治。这个人是
A.卢梭B.孟德斯鸠C.伏尔泰D.泰戈尔
31.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D.周年纪念的时间
32.一战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
3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恐怖”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D.杜鲁门主义
34.下列年代中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
A.1956年B.1960年C.1952年D.1959年
35.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三.阅读题。(5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文后36~40题。(共12分)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36.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
37.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1) 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 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8.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2分)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3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0.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二)、阅读选文,完成文后41~45题。(共12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41.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3分)
(1).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
(2)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过后还怕我疼 ;
(3)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打”我的那件事 。
4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2分)
口渴时喝凉水也甜;逗女儿开心;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神情让父亲从心底感到甜蜜。
43.“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又气又急
44.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吓得半死——哭着求饶——破涕为笑 ——呆呆地看着
45.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2分) 蕴含着浓浓的父爱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46一50题。(16分)
泡桐花开
叶公觉
①我居住的小区一角,有一棵高大的树,冬天落叶尽净,只剩光秃秃的枝杆伸展在空中,春天当别的树开始吐出绿意葱茏的叶片时,它的枝头却萌发出一朵朵紫色的花,这些花成串地开放着,显得纯朴而又华贵,它似乎带来了春天对人们的热情问候,它也把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
②我认识这是泡桐树。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正逢全国宣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而焦裕禄在兰考县的一大成绩就是推广种植泡桐树,因为泡桐树即使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茁壮成长。那时我在故乡老屋边的河沿上也种下了几棵泡桐树,它们长得很快,才几年已长成了挺拔的大树。每年春光明媚的时候,它们的枝头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几棵树聚在一起,泡桐花形成一片紫色的光焰,在我的心头点燃一簇簇希望之火。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泡桐花的陪伴中度过的。
③我曾仔细地看过泡桐花,它是一种喇叭形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开成一串,在绿叶未吐之时,就怒放在泡桐树的枝头。因为它是一种乡野的自由开放的花,所以我觉得它纯朴;因为它的花是紫色的,成串的,显得珠光空气,所以我觉得它华贵。纯朴与华贵在泡桐花身上得到了统一。
④我对泡桐的根、叶、杆、花都仔细观察过,我觉得在泡桐身上寓含着许多人类社会赞赏的精神,如坚强、奋发、奉献、成长……这些精神正是人们需要的,我从泡桐树上感悟到了。我曾用幼稚的诗歌记下我对泡桐的感受,我写泡桐根“砍去树身,剩下你,默默地在土里,把力量积聚,无论贫瘠丰腴,你照样努力,送个新芽,顶破地皮”。我写泡桐杆“幼年时心有空洞,你默立在土壤中,经多少年风吹雨打:你坚实得胜过青铜”。我写泡桐叶“在春风里,让花儿先迎艳阳,待花蕊结子,甘当保姆姨娘;在骄阳下,伸开绿色的手掌,给幼果,笼一片荫凉”。我写泡桐花“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待果实累累时,绿叶簇拥在身边”。这些描写都是根据泡桐树生命力旺盛、易种易活成材快等特性写成的,反映了我对泡桐的感情。也寓含着我由泡桐而引发出的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绿叶精神的讴歌,还有我对未来的憧憬。
⑤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看到同样的泡桐树,却生发出不同的感想。少年时,我希望自己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自己像泡桐花一样开放出紫色的美丽的花,那时的感想主要在成长和希望,这是与当时的年龄相符的。而在人到中年以后,看着泡桐花从最初的深紫,慢慢地变成淡紫,当它即将飘落的时候,已经接近白色了,这个变化过程,给我一种联想,泡桐花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从色彩强烈的青春年少渐渐步入淡泊无华的中年老年,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发展规律。
⑥回首往事,我感到自己的一生确实像泡桐一样茁壮成长过,紫花缤纷过,绿叶簇拥过,枝杆挺拔过,现在该到了淡花飘飞的时候了。但我并不因见花落而伤感,而是把这飘飞的花儿当作一道人生的美丽风景,这是泡桐献给大地母亲的最后的亲吻。泡桐的一生就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坚强的一生,辉煌的一生,灿烂的一生,无私的一生,永存的一生。
(选自2006年4月17日《新民晚报》)
46.在作者笔下,泡桐树具有哪些特点?(4分)
纯朴而丽华贵;生命力旺盛、易种易活成材快;甘当绿叶;乐于奉献。
47.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内容上:引出话题,揭示泡桐的特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文:
48.与《白杨礼赞》相比,茅盾笔下的白杨和本文中的泡桐各象征了什么精神?(4分)
白杨:有极强的生命力,象征了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泡桐:坚强、奋发、奉献、成长,象征绿叶精神和奉献精神。
49.模仿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另选一种树或一种花,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一小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话。(30字左右)(3分)
(1)我看见过美丽的迎春花,观赏过火红的香山红叶,却从没看见过玫瑰这样的花。玫瑰真红啊,红的好像战士的鲜血;玫瑰真美啊,美得让人陶醉;玫瑰真香啊,香的招引来了几只蜜蜂;我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仙女般的,娇嫩的玫瑰,让正在观赏的我陶醉在那里。
(2)花真美啊,就像婀娜多姿的在跳舞的女孩;花真香啊,就像香气袭人的蜂蜜;花真濯清涟而不妖啊,就像亭亭玉立的女孩一样。
(3) 花真美啊,美得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花真香啊,香得仿佛让你走进了香水世界;花真多啊,多得如天上的繁星!
(4) 那荷花,清纯不染;那桃花,姹紫嫣红;那牡丹,雍容华丽;那玉兰,淡淡幽香;那樱花,幽幽如歌。
(5)杜鹃花真白啊,白的犹如天上朵朵白云:白的犹如水中片片浪花:白的犹如地上皑皑白雪。
(6)兰花清香而淡雅,平凡中又透着朴素。它没有荷花的清高,它没有玫瑰的热烈,它亦没有梅花的坚强,只是那素雅的花瓣,却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7)荷花是高洁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是优雅的,亭亭如水中的仙女;荷花是温柔的,淡淡容颜,赏心悦目。
50.作者在文中有“人生就如泡桐树”的感慨。请结合文章的最后两段,分析人的一生与泡桐树的相似之处。(3分)
少年时,像泡桐树一样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从色彩强烈的青春年少渐渐步人淡
泊无华的中年老年,就像泡桐花从最初的深紫,慢慢地变成淡紫,当它即将飘落的时候,
已经接近白色了;年老时,就像泡桐花落,但并不感伤,而是把这飘飞的花儿当作一道人
生的美丽风景,这是泡桐献给大地母亲的最后的亲吻。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一55题。(10分)
深情海棠
王晓明
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他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做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地保存着。看到它,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啊!深情的海棠!
51.为什么说苏东坡的爱花之情“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3分)
答: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不仅表现在对海棠花的喜爱,也寄托了他们两人之间动人心弦的挚爱深情,更表达了两位革命领袖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志向。
52.周恩来为什么爱在海棠树下散步?(用第二段的原话回答)(1分)
答:“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53.第三段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一句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
54.为什么见了放在一个镜框里的海棠花和芍药花,会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1分)
答:因为它很像一幅“对花无语两含情”的静物油画,其中蕴含着亲人的深情厚谊。
55.请你介绍海棠花,并画上海棠花的图画。(4分)
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平原和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为落叶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光滑。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梨果球形,黄绿色。素有“国艳”之誉。
(1)本图廖伟燕提供
(2) 本图陈仲舒提供
(3)本图王祁连提供
(4)本图张毅伟提供
(5)本图冯幂康提供
(6)本图卢多伟提供
四、作文(50分)
30.(1)题目一: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要求:(1)选择恰当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3)不少于500字;(4)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必定有所坚守。坚守内心的宁静,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坚守思想的清纯,心灵的天空必将变得清明而澄澈。坚守诚实做人的原则,坚守认真做事的态度,必能收获友谊,收获真情,收获人生丰硕的成果。唯有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真正的自我,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芒。
题目二: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名称。
(3)题目三: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离开了生命,花将不艳;失去了生命,鹰翅难展;丢掉了生命,理想不再……
请以“珍惜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例文: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1.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灾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迅速打响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巨大的自然灾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剧创中迸发、在苦难中升华,铸造了一座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那一刻,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汶川地震废墟上发出的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的宣示,给奋力抗震救灾中的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也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真实写照。大灾之后,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切无不证明,越是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越突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越突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英雄气概越突出。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生死营救气吞山河,各界援助感天动地,无私奉献爱心潮涌,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壮丽凯歌。
那一刻,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心手相牵,同舟共济,生命高于一切!
2. 你应该还记得,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四川汶川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发生了7.8级大地震。那一瞬间,高大的楼房变成了废墟,早上,还带着笑容去上学的孩子,这时在大街上哭着喊着要找爸爸妈妈;中午,还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这时却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风,像一把锋利的刀,一下一下地割在人们的心上;雨,像一枚枚的针,一根一根扎在人们的心里。解放军用手把大石头搬开。出现在眼前的一幕让人们惊呆了。这时,我坐在电视前看新闻,我的心可以说什么人、什么事也打不动我。可是,我却在那一刻,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被深深地打动了。只见,一个男人跪着,腰弯成九十度,背上负着一块大石板,男人的下面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她也跪在地上,手紧紧环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则在父母搭的生命之桥下,安安稳稳地躺着。父母用血肉之躯,为他们深爱的女儿搭起一座生命拱桥。看到这,我泪流满脸。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父爱”、“母爱”。是父爱让父亲背起一块巨大的石板,是母爱让母亲下意识的抱紧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之伞。
如果说母爱是荒漠中的一汪能解渴的清泉,那么父爱就是荒漠中能乘凉的大树;如果说母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父爱就是半空吹过来的一阵带着花香的风,把歌谣吹向四面八方,让歌谣传入孩子们的耳朵,让花香飘入孩子们的鼻子。
母爱,能让母亲独自背起四人才扛得动的石块,能让母亲在死神脚下哀求放过了孩子,能让母亲在临死之前,在手机上留下爱的留言:“宝贝女儿,你要是还活着,要记住我爱你——妈妈。”父爱,能让父亲为了救儿子,扛起压在儿子身上的小型货车,能让父亲为儿子尝遍天下的毒蘑菇,能让父亲为了女儿,被水果刀刺穿心脏,却能维持供血三天……
父母之爱重如泰山,父母情深似大海!我们何以为报?唯有感恩!
3.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你还不够细心。
——题记
历史的一刻
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边,大风席卷着波涛狠狠的敲击着岩石,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旷世的大雨即将降临。一位身着长衫的诗人傲立在那高高的悬崖上,任凭狂风扑打着他的长衫,他脸上的绝望尽露无遗,他视死如归的表情为他增添了几许豪迈,几许悲壮。他便是屈原。面对亡国的悲剧,他心有不甘,但他却无能为力,他不想眼看着国家灭亡,他不得不走上这条不归之路。他轻轻一跃,落入江中。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汹涌的浪涛拼命宣泄着自己的愤恨。那一刻,天地为之动容;那一刻,虽历经千古,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伟人的一刻
再一次外交会上,一位美国记者假装惊讶的问他:“先生为什么要使用美国的钢笔呢、难道你们本国没有能力生产这种钢笔吗?”他笑笑,从口袋中掏出钢笔,拿在手上,自豪的说:“这是朋友送我的——抗美援朝纪念物,怎么能不用呢?”那一刻,美国记者自取其辱,哑口无言,外交会上的人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全体的中华儿女因他而自豪。他就是周恩来,一个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温馨的一刻
那天,我回家很晚,已是深夜。我独自走在空旷的街上,踏上回家的路,万家灯火都已熄灭,四周寂静无人,我想,父母一定早睡了吧。拐弯,再拐弯,到了!我惊异的发现,我家的灯依然亮着,在那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我的心也亮了起来。我蹑手蹑脚的走进家门,走到客厅。“回来啦!”妈妈说。“嗯。”我边换鞋边回答,“妈,你怎么还没睡啊?”“嗯,等你着,快去睡吧。”我抬头望了妈妈一眼,她脸上的疲惫尽显无疑。“妈,你也睡吧,不早了。”我心疼的说……
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虽然我们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那一刻,我会铭记一生……
所以,感动,就在生活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4. 以前,在我的眼里,我的爸爸妈妈总是没有别人的父母好。因为别人的家里总是很有钱的,孩子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给他们买,对他们总是那样的百依百顺。而我呢,家中没有钱,想要的东西总是不能够拥有。我就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给爸爸妈妈说了,他们也不会答应,所以就不说,回到家后,爸爸妈妈还老让我做事,于是我就不高兴了。
上次,学校发了一个关于学生饮用奶问题的通知书,还没回家,我就想:“这根本就不用和爸爸妈妈说,说了也是白说,他们是不会答应的。”后来又想想,给爸爸看一下吧,想不到爸爸竟然同意我买了。我故意的问爸爸:“你不是说我们家没有钱吗,那你为什么同意我购买学生奶呢?”爸爸说:“那张纸上不是说,学生奶对你们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吗?而且你这么的瘦,正好补充一下营养啊!”我不有再说话了。
这时我心里就在想:不时对我的学习和身体漠不关心的爸爸,今天怎么这么关心我呢?他对我真好。
第一个星期发展学生奶的时候,我只喝了两盒,剩余的加上放假发的那几盒,我高高兴兴的把它们装进了书包,把它们带回了家。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的把学生奶拿出来,分给了爸爸妈妈。但是爸爸怎么也不喝,他说:“你快点喝去,这是专门为你买的,对你的身体和学习有帮助的,我们喝了起什么作用?以后,你也不要再拿回来了,就放那儿你喝。”
爸爸那平平淡淡的几句话,让我感觉到:他现在是爱我的,以前也是爱我的呀!于是我又回想到了以前,有很多我和爸爸在一起的事情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那是前不久,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在离家很远的一块地里干活。夏季的天总是不稳定的,天空中悄悄下起了小雨,雨渐渐大起来,我的衣服都快湿透了,爸爸快步的往我面前走来,他一边走一边脱外边那一件厚衣服,走到我的面前就将衣服披在我的身上,并把草帽戴在了我的头上,说:“快点回去吧,别感冒了。”我说:“那你呢?”他说:“我还要在这儿多弄一会儿,说不一定一会儿又不下了呢!”我不答应回去,爸爸硬是让我回去了。等爸爸在回去的时候,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头发上还流着水。
想到这些以后,在看看眼前的爸爸,我知道了,他是爱我的,而且是非常的爱。于是我被这一刻深深地打动了,我真想扑过去抱住爸爸说我爱他,但是我控制住了我自己,只是在一边站着,注视着爸爸。
爸爸,他是爱我的呀!
简评:这是八(3)班吴作艳同学第一次月考的的作文,应该说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能够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调动自己的记忆储备,完成一篇近千字的作文,语言平实、顺畅、含情,能够捕捉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日常琐事,兼顾到作文选材“选新不选旧”的原则,更体现了作文说真话抒真情的审美要求。说明作艳同学已经把握了写好一篇作文的基本策略。然而细读作文,不难发现,作文在表达的过程中,依然有初学作文“想面面俱到而什么也没有表达出来”的通病;开头想把家庭情况与同学相比较,为后文意外买学生奶做铺垫,却有“切题太慢”之嫌;想通过追忆爸爸雨中关怀的叠加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却有“喧宾夺主,详略不当”之疑;想通过意外同意订购学生奶的叙述表达对至爱亲情的讴歌,却因为对人物刻画不细腻致使抒情不自然、中心难突出。老师把这些情况与作艳同学交流后,几经努力,一篇升格后的作文与大家见面了。
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到底给不给爸爸说呢?”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矛盾极了。
今天,学校发了一份关于学生饮用奶的通知,老师要求我们购买学生奶,并且反复告诉我们:学生奶不同于市场上销售的乳饮料,含钙高,价格低,是国家专门为学生生产的……学生奶有这么的好处,我怎能不心动呢?但是爸爸从来都是节衣缩食供我上学,我很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
回到家,我想:不管爸爸同不同意订购学生奶,反正我把关于学生奶这方面的内容告诉他就行了。我慢腾腾地走到爸爸跟前,爸爸正在擦玉米,他看了我一眼,见我没有什么事儿,又埋下头继续做他的事情。我把通知单放在了玉米上,爸爸看了我一眼,拿起通知书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我当时对购买学生奶是不抱任何幻想的,以前,我的鞋破得不能再穿了,爸爸总是说:补补将就着穿。
尽管我不抱任何幻想,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紧张,我多么希望爸爸能满足我的要求呀。大约过了五分钟,爸爸抬起头来问:“要买得花多少钱?”我在心里嘀咕:又是钱!每次谈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钱,真是个小气鬼!看来是彻底没希望了,我没好气地说:“171”爸爸低头沉思了一会,就离开了。
晚上,天色很晚了,爸爸才从外面回来,他对我说:“给,这是171块钱,你可要拿好。”我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这分明是爸爸借来的171元钱,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哽咽着问爸爸:“您不是说家里没有钱吗?怎么……”
爸爸咽了口唾味说:“那纸上不是说学生奶对你们很有帮助吗?你长得瘦不拉叽的,喝了正好可以补充一下营养啊。”
爸爸又看了我一会儿,接着去做他的事情,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爸爸不断隆起的背影,我眼中顿时盈满了泪水。
欣赏:升格后的作文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先用“到底给不给爸爸说呢?”一句既巧设悬念,又突出自己矛盾的心情,一下子就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将矛盾心理的原因娓娓道来,“渴望拥有一份学生奶”和“不抱任何幻想”的尖锐对立,让我们为作者的渴望捏了一把汗,现实与理想之间那一丝残酷让我们读到了生活的酸涩;峰回路转,爸爸晚上外出归来,欣然同意,并意外地兑现171元学生奶钱,对家境明镜一般的作者,深知这钱的来历,砰然心动,泪流不止,感情的流露水到渠成;作文虽然对爸爸的描写还有待深化,但经作者的几经勾勒,一个朴实、勤劳、博爱的农民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读完全文,作者以学生奶为线索,极力渲染的“不抱任何幻想”原来是烘托“那一刻的感动”,作文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同样会感动每一个读者。
又及:读了吴作艳同学的作文,你的心中是不是涌动着一种渴望?渴望着像她一样将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波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行动起来吧,老师期待着……
5. 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又顽皮,现在的孩子,特有个性,特有想法。可不像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样,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说什么就乖乖地干什么。
前几天,学校发动全体师生为本市的一名患白血病的高中女孩捐钱。回到班里,当我把这个通知公布后,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说什么的都有,说的最多的是埋怨和不情愿。不过还好,埋怨归埋怨,还是有人把钱递给负责收钱的小组长。
十五分钟后,我统计了一下,全班有20%的孩子捐了钱,每人捐的数额是1元左右。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所捐的数目与学校的要求还差很远,这实在有点让我犯难。只好再一次发动同学们捐钱,告诉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得更美好”诸类的话,并强调不要向父母伸手,要把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捐。
又有一些孩子陆陆续续把钱送到组长那里。但捐钱的人好像个个都无精打采似的。我也有点提不起劲儿来了。
“老师,吴三说他要捐钱!”一个声音的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顺着声音我看到一个摇摇晃晃的身影站起来,他嘴巴歪咧着,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他手里拿着的五元的钞票随着他左右摇摆的身子夸张地晃动着。他努力使自己的步姿平稳点努力地走快点。终于他从最后一张桌子挪到第一张桌子前,随后颤抖的手把五元的钞票郑重地放在小组长的面前,然后,他艰难地转身,仰着头,以滑稽的步姿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的眼睛湿润了,慢慢回过神来后,才发现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都愣愣地注视着吴三,这个一直被他们嘲笑却从来不生气的孩子,这个一见到人就会咧开嘴朝你笑却总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脑瘫儿,以这样的方式证明了自己有着正常人一样的善良和爱心。
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带头鼓起了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我看到有一些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好几个孩子的眼睛中溢满了泪水。
待掌声停止后,我朝吴三深深地鞠了一躬,动情地对他说:“吴三,谢谢你!”话音刚落,“噌”“噌”好几个孩子站起来,跑到小组长那里,把钱一放,又跑回去,动作是那样的干脆利落。接下来的情况真是在意料之外,各组的组长马上被孩子们包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举着手中的钱,嘴里喊着:“我捐五块。”“我3元。”有的孩子边捐边说:“下午我还要捐。”
许久,教室里才归于安静,孩子们坐在座位上,此时,他们的小脸上满是兴奋和幸福。今天,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难忘的一课,是他们的同学——一个脑瘫儿,让他们懂得并体验到给予的快乐。
此刻,我的心被感动充溢着,温暖着。
6. 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很早便出了家门。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大街上慢慢走着。放眼望去,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路灯也没有亮。
一阵风吹来,我裹紧了衣服,啊,真冷!我伸出手哈了口气,心想这样的天气真令人痛苦!我慢慢地走着,因为没有手电,我只能借着路旁些许住屋的灯光在马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又一阵风吹来,卷起了路旁的塑料袋,向路中央飞去。
我非常清楚的听到背后有一辆车驶来,我回头看见了两束明亮的车灯,我迅速借着灯光跑了起来。过了几秒钟心想差不多了,便停了下来,为那辆面包车感慨了起来。心想,这么冷的天大家都在睡觉,司机就得早起出来拉客,多艰辛啊!
那辆面包车靠近了我,但却并没有从我身边驶走,相反和我保持了一段距离。我吓了一跳,这辆车怎么不开走反而跟在我后面呢?不会干什么坏事吧!我当时十分紧张,顾不得寒风刺骨向前跑去,没想到那车也加快了速度尾随我在后!难道真的会做什么坏事吗?不会是人贩子或抢劫犯吧?
我紧张得心惊肉跳,看了看表,五点半,按计算,我还有几分钟便到校门口了。我顾不上体力透支便向学校的方向跑去,那束灯光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的路,我迅速地跑着,到了学校的三叉路口,终于看见教室的灯光了,没想到那车还是尾随着我,不过我高兴了,心想我终于安全了。
我迅速钻进人群里,感觉异常温暖,回头只见那车掉了个头朝反方向驶去了。我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随后我就明白了,原来这辆车的司机并不是什么坏人,而是他看我一个学生走在路上不安全,用明亮的车灯照亮我的道路,让我安全的到校。看着远去的两束车灯,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司机也不容易啊!他原本可以不必浪费钱来保护一个素不相识的学生,但他却做到了!到了班上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束灯光也许本身不温暖,但是当它在极需的时候出现了,就会又温暖又明亮。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光,当你乐于照亮他人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这样照亮、温暖你,那么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光明了!
7. 在学校住宿,总得到食堂买饭、吃饭。学校里食堂虽然很多家,但最好的那家总能吸引很多的人,一到吃饭时挤满了人。
那天中午,我照例和同学去那间总是“人挤人”的食堂吃饭。因为去的稍晚了一点,到的时候,打饭的窗口和盛汤的汤桶旁都围了一大群人在等候。
买完了饭菜,我快步如飞的去汤桶旁盛汤。远远地看去,早有四五个人站在那里。
我拿了一个盘子,围在汤桶边上等着。眼看着那把勺汤的大勺子在几个人的手里手手相传,不一会儿就流水线一样地传到了我身旁的一位高中部的女孩手中。我漫不经心地看了她一眼,心想:真是个矮冬瓜!随即收回视线,紧盯着那把勺汤的大勺子。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接住勺子,在汤中浅浅地舀了一勺,不急不慢地把那勺汤倒入手中的盘子中。我见她的动作这样慢吞吞,被食堂的热气熏烘的我竟有些生气。
她终于把汤勺递过来了,不耐烦地我刚准备伸手去接。正在这时,一个不懂规矩的小不点先我一步地伸出了手。我有点想放下手了——毕竟在食堂这种人多手杂的地方秩序难以得到绝对维持——尽管心里有些恼火。
可是,正在我准备放手的时候,令我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勺汤的那个女孩抬起头皱了皱眉,看了一下,手停止了移动,毫不犹豫地把勺子递到我面前说道:“她先来的!”短短四个字,声音不大也不坚决,却极具说服力。就在这一刻,我心中一颤,随之而来的是感动、赞美、敬畏……还有那对方才在心中暗自瞧不起她的羞愧。
这句极具震撼力的话像一双手铐摆在了那个小不点的手面前:前进一步就会被人唾弃。在这四个字的正义力量之下,他乖乖地收回了手,脸红了红。
我伸出了自己的手,像接住奥运火炬般接住了那把勺子,感觉有些沉甸甸的——这可是我的权利的回收啊!面对这位陌生女孩的举动,我忍不住想要对她说一声“谢谢”,可是,我终究只是报以一个友好的微笑。一瞬间,我看到她的脸有些发红。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就能感动别人,就像这个外貌普通而心地善良的女孩一样!
点评:文章来源于习焉不察的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华丽,但却真实有趣,贴近生活实际;另外,文章叙述详细具体,描写生动逼真,特别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例文:
1.《坚守信念》
谁说被暴风雨折断的翅膀不再飞起?谁说被乌云遮去的蓝天不再明朗?谁说被挫折打击的心灵不再恢复?相信自己,只要你依然坚强,只要你始终坚守心中的信念,你就会从失败中崛起,从跌倒处站起,在坚强中胜利,在信念中成功。普希金说过:“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会来临。”
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在何时,在何地,你都会坚守住自己的方向。“文革”是中国历史上风雨如晦的年代,那是个让无数曾经经历那场风暴的人不堪回首的岁月,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悲苦,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感慨,很多人因禁不起风暴的袭击,最终选择了死亡,像是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便选择了自杀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曾几何时,她心目中那美好的神圣的东西便随着生命的结束而彻底消失。然而同时音乐家的一位老者却选择了和她截然相反的道路,他坚强地活了下来。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音乐家走上了不同的生命之旅——应该是信念吧。是信念,这永久不熄灭的如太阳一般的光芒,它始终燃烧在乐观人的心中,永葆活力。
信念,有时很神奇,它能够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命运,为你送你意料之外的惊喜。只要你自己愿意,它就像热情的火炬燃烧在你的心中,就在你身处困境时,为你带来新的希望。
不要畏惧困难,不要放大困难,更不要想方设法逃避困难,困难也许逃避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该来的始终要来,为什么不选择坚强面对,为什么不选择乐观处之,也许你直观它,你就会觉得它并不可怕。坚守心中的信念,它会成为你精神的支柱,成为你动力的源泉,只要你握住它,紧紧地,切勿放松,一直走下去,你也许就会发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有时只需你拐个弯就能看得到。
常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要因一时的无望而放弃美好的前程,只要你能够坚守心中的信念,总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2. 坚守在漠北的荒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衣,他将这些抛进云霄深处;沾几滴墨水,短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深深的眷恋。一面是高官厚禄,一面是赤胆忠心。他,牧羊的苏武,站在了清晰与漫漶的中间,站在了舒适与有劳之间。他告别了荣华富贵,选择了赤胆忠心。正是这伟大而又艰难的抉择,让沉寂的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镌下了他的精神,刻下了他清晰的面孔。
苏武,一个死去一千年犹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一千年依然钻石般璀璨的人物。这是多少功成名就之人渴望千年的荣耀,而苏武,却不曾拥有功绩。他只有一种一千年来被爱国志士膜拜的精神,一种一千年后依然能够支撑起中华魂的精神。一张一千年来一直苍老清晰的面孔,一张一千年后亦不漫漶的脸庞。
回首欲望昨天,一不小心却望回千年。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他埋下深深眷恋。羊群悲咩,他与孤冢作伴,仇视大漠飞烟,他涌起茫茫期盼。地窖冰冷,他微微发抖,浑身的热血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冰雪飘零,他用铁骨忠心抵御严寒,用气节,豪迈,执著演绎了高贵的人生,镌刻下清晰的面孔!
冷月之下,苏武独对北方,放声高歌。歌汉之盛事,歌忠贞不渝,歌正气长存!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这首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这首歌,而更显其明;前朝仁人,因这首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这首歌,而挺直脊梁!
悲叹,当汉使臣谋反失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叹,当单于面对这如此宁死不屈,不图富贵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了如高山雪莲一般圣洁的守望。
而如今,清晰的已不仅仅是面孔。他用旌旗书写的那段铭记千古的悲歌,把气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历史,用豪迈传承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信念,用执著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当苏武欣慰的倒在自己故土的一瞬,铁骨屹立不倒,支撑起了千年中华魂;丹心化作灯塔,照亮前方千年的漫漫长路;而脸庞则升到天空,化作东方一轮不落的红日,永远清晰,明亮!
3.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你不能总是流浪。
你要知道流浪只是为了寻找,而寻找最终还是为了坚守。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摆脱,摆脱那种父母前人长辈为之坚守的东西的束缚。年轻也就是那种不懂坚守也不懂珍惜与珍重的年龄。而当人一旦进入成熟状态你也就进入了坚守状态。在坚守的岁月里你其实进行的是一种殊死的抗挣。殊死地与失落抗挣。在这种抗挣里你既能感到生命的悲壮也能领略生命的无奈与悲哀。
坚守就是坚守住那些你的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比如人格、比如精神、比如良知、比如原则、比如荣誉、比如健康、比如赤诚、比如友情、比如爱意。失落了你就再也找寻不回来了。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存在而不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当你年轻不谙世事的时候,你把一些东西看得很轻而三钱不值两文地去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北江一中实验学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