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时的谈论中,总会说某个人聪明与否,因为这是评价一个人的最概括的说法。这里所说的聪明,实质上就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它是每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这种智慧具体指“认识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弥补或改正个人的弱点,进而达到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成功智力教学》

美国

Robert

J.Sternberg

Elena

L.Grigorenko著)作为母语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人生智慧,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智慧因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凝聚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千百年来的智慧。如果能抓住这些课文的智慧因素,把它作为重点或难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事理的同时,从中学得一些思想方法,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分析、实践、解决问题、创造等能力。

一类是历史、名人故事,这类文章,虽然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但是古人、名人的超人智慧却跃然纸上,许多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在这类课文的学习当中,我们就要抓住古人、名人之所以成功的最关键的原因,作为智慧的训练点。如:《找骆驼》、《惊弓之鸟》、《蜜蜂引路》,我们就应当抓住课文善于观察、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智慧点;《跳水》、《司马光砸缸》、《私塾先生》、《吃墨水》,我们就应当抓住在紧急关头,打破常规思维,随机应变,转危为安的智慧点;《田忌赛马》、《智烧敌舰》,我们就应当抓住发挥自己优势,合理分配力量,方能以弱胜强的智慧点;《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我们就应当抓住善于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打击的智慧点;《宴子使楚》、《西门豹》,我们就应当抓住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智慧点;《曹冲称象》、《詹天佑》我们就应当抓住运用科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智慧点等等。

第二类是童话、寓言故事。这类文章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给予人们智慧上的启迪,让人明白事理,变得更加聪明。理所当然故事所隐含的事理,就应成为学生智慧的训练点。如:《小猴子下山》告诉我们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做事,不能贪多求全;《小马过河》告诉我们有些事情需要靠自身的实践来证明;《龟兔赛跑》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善始善终,不能骄傲自满;《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要目标和行动相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守株待兔》告诉不能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而心存侥幸心理,天上是没有馅饼自动掉下来的。

第三类是现代科普文章。这类文章所描绘的就是学生今天的生活,它语言形象生动,与学生的现实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就应当把文中所含有的科学知识、原理作为智慧因素,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而进行实践、创新。如:《太阳公公煮面条》利用了汇聚太阳光产生强大热量的原理;《捞铁牛》告诉学生浮力的知识;《烧不坏的手帕》蕴含着物体没有达到燃点不能燃烧的道理;《看月食》使学生明白月食并不是月亮被天狗吃掉,而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在月亮上的光线;《我家买了电饭煲》使学生学会看说明书,学会使用电饭煲等等。

二、透彻理解教材的智慧事理

在确定了课文的智慧训练点以后,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策略、道理。只有学生能动地吸收、理解了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策略、道理,才能将这种知识内化为“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1、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带着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带着对知识的憧憬,带着一种自主能动的心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所以要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就必须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让学生能动地理解。据此,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善于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深刻、透彻地理解知识。如:教学《蜜蜂引路》,完全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蜜蜂采好蜜必须要飞回家酿蜜”的知识而进行;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完全可以建立在“考试作弊”等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理解;学习《宴子使楚》完全可以借助与《西门豹》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智慧来理解等等。

2、以统揽全局的问题为突破口。

用教师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无疑是一条捷径。但这里所指的问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在理解智慧点的过程中,暴露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能够以一问引出多问,以一问引出多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重点问题所引发的问题要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层、透彻的理解。如学习《田忌赛马》,教师可以抓住“假如叫齐威王、田忌各人的三匹马同时跑,你能给这六匹马排名次吗?”这个问题。进行一连串的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推理,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明白田忌能取胜的原因。又如学习《惊弓之鸟》,教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能描述一下这只大雁在前一次遇到猎手射它的时候的情景吗?学生走进课文,走进大雁,想象出大雁是如何受伤的,同时对大雁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否对知识、道理有了透彻的理解,应当是看学生是否有了畅所欲言的欲望,是否有了个性化的理解。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分析、推理、判断、等思考后,就会有自己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创设学生发表见解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做到善于倾听,敏于发现,乐于表扬。同时又能以正确人生、情感、价值观,对学生的理解作出正确的引导。如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对于周瑜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就存在多种说法。①周瑜善于抓住对方不识水性的弱点进行打击。②黄盖用苦肉计诈降,取得曹操的信任。③曹操轻敌自傲。④曹操被黄盖蒙骗,听信黄盖的话,把船连起来……当学生提出这些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只有知己知彼,利用自己的长处,抓住对方的弱点,才能百战不殆。

三、灵活迁移教材的智慧事例

有良好的智慧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走向成功。因此,在学习了课文的智慧点之后,有必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模拟情境中训练。

在学习课文之后,以课文的智慧点为依据,提出与课文智慧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对课文智慧点的理解,来解决问题。可以是雷同性问题。如教学《田忌赛马》:如果你是齐威王,你知道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后,你能让自己取胜吗?可以是反向性问题。如教学《将相和》:如果廉颇和蔺相如闹不和,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可以是发散性的问题。如教学《曹冲称象》: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你还了解到哪些东西是根据仿生学而发明的吗?

2、在真实环境中实践。

在课本、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打破课堂的限制,把教学引向现实生活当中,在学生理解智慧点的同时,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实践,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运用了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在“把书读薄”的基础上,又“把书读厚”,而这个把书读厚的过程实质是学生生成智慧的过程。如教学《太阳公公煮面条》后,二年级同学对“汇聚太阳光能产生巨大热量”的原理会有一知半解的可能,教师就布置学生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在阳光下做这实验来证实。又如教学《田忌赛马》后,介绍学生进行“压手指”比赛。(两人各伸三个手指头:拇指、食指、小指。每次任意压掉对方的一个指头,最后每人甚下一个指头时,按拇指吃食指,食指吃小指,小指吃拇指的规则决定输赢。)开动学生的脑筋,实践课文的思想方法。

3、在虚拟想象中创造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成功,而要取得明天的成功,不但要会想,而且要勇于创造。教师要在学习课文之后,给学生以想象中的未来问题,让学生试着来解决。这一点虽然对于小学生有点牵强,但学生有教师所没有的灵性,教师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全班同学为克服某个困难而献计献策。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过程,就是形成智慧的过程。如学习了《月球的自述》后,同学们对月球的温度、空气、水、引力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可以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宇航员,要去月球考察,你准备带一些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讨论、解决。

“智慧”,人见人爱,当然它的培育应是多方面的,又是长期的。而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能够充分挖掘课文的智慧因素,让学生在透彻明晰知识、事理的同时,进行灵活的迁移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受到智慧的感染,变得更聪明。

参考文献:

1、《教学新理念》

汪潮著

文汇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2、《成功智力教学》

美国

Robert

J.Sternberg

Elena

L.Grigorenko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发挥课文的智慧因素,培育学生的人生智慧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