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五次月考试卷
语文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3.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就为我们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莺声燕语的热闹情景,洋溢着早春的融融喜气:“ 。”
6.“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诗人的妙笔点化“陋室”的自然环境:“ ”,生趣盎然,何陋之有!
7.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怅惘哀伤,用情深曲,将无尽的思念之情通过比喻表达得既无奈又执着:“ 。”
8. 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学生行将毕业之际,勉励他们说:“最直的路与风景无关,最美的风景与大多数人无关。”真正有追求的勇敢者往往都是在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才抵达了人生最美的境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喜悦与幸福,正如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写的“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作者是 (人名), 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隔篁竹( ) (2)水尤清冽( )
(3)俶尔远逝( ) (4)往来翕忽( )
11.《小石潭记》是以“记”名篇专写山水的代表性文章,写景求物,历历如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所描绘的景象。(2分)
12.选文中写到小石潭“水尤清冽”,却并未就此搁笔,请你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描写是表现潭水之清的?(答出两处即可)(2分)
13.“地灵宜久处,山好可常游”,美好的自然风景总是会让人留连忘返,可是作者却觉得清幽的小石潭“不可久居”,“记之而去”,这未免让人觉得扫兴。你怎样理解作者这样的感受与反应?(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莫之能胜。国王以为奇,献于朝。上②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③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摘自《说圃识余》)
[注释]①番:旧时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②上:指皇帝。 ③系:关押。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皆不敌( ) (2)或言杨靖善弈( )
15.杨靖是如何战胜窥得仙人运子之法的老猴的? (2分)
1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飘 蓬
席慕蓉
一
据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本来是会说蒙古话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字句,发音却很标准,也很流利。
据说,那都是外婆教我的,只要我学会一个字,她就给我吃一颗花生米。
据说,我那个时候,很热衷于这种游戏,整天缠在外婆身边,说一个字,就要一颗花生米。家里有客人来时,我就会笑眯眯地站出来,唱几首蒙古歌给远离家乡的叔叔伯伯听。而那些客人听了以后,常会把我搂进他们怀里,一面笑着夸我一面流眼泪。
可是,长大了以后的我,却什么都记不起来,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每次有同乡的聚会时,白发的叔叔伯伯们在一起仍然喜欢用蒙古话来交谈,站在他们身边,我只能听出一些模糊而又亲切的音节,只能听出,一种模糊而又遥远的乡愁。
而我多希望时光能够重回,多希望,我仍然是那个四五岁的幼儿,笑眯眯地站在他们面前,用细细的童音,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唱出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蒙古歌谣来。
可是,今天的我,只能默默地站在他们身边,默默地,独自面对着我的命运。
二
当然,有些事情仍然会留些印象,有些故事听了以后也从没忘记。
童年时最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在老家的种种,尤其喜欢听他说参加赛马的那一段。
父亲总是会在起初,很冷静很仔细地向我们描述,他怎样渴盼着比赛那一天的来临,怎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骑上那匹没有鞍子的小马,怎样脸红心热地等着那一声令下,怎样拼了命往前冲刺,怎样感觉到耳旁呼啸的风声与人声,怎样感觉到胯下爱马的腾跃与奔驰。说着说着,父亲就会越来越兴奋,然后不自觉地站了起来,我们这几个小的也跟着离凳而起,小小的心怦怦地跳着,小小的脸儿也跟着兴奋得又红又热,屏息等着那个最后的最精彩的结局,一定要等到父亲说出他怎样英勇地抢到了第一,怎样得到丰厚奖赏之后,我们才会开始欢呼赞叹,心满意足地放松了下来。那个晚上,总会微笑着睡去,想着自己有一个英雄一样的父亲,多么足以自豪!
长大了以后,想起这些故事,才会开始怀疑,为什么父亲小时候样样都是第一呢?天下哪里会有那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呢?
好几次想问一个究竟,每次却都是话到唇边又给吞了回去。
有一次,父亲注意到了,问我是不是有话想说?我一时找不出别的话来,就撒娇地坐到他身边,要他再讲一遍小时候赛马的事给我听。
想不到父亲却这样回答我:
“多少年前的事了,有什么好提的?”
我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这件事了。
三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德国的大学里教蒙古语文。
那几年,我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放假了就常去慕尼黑找父亲。坐火车要沿着莱茵河岸走上好几个钟头,春天的时候看苹果花开,秋天的时候爱看那一块长满了荒草的罗累莱山岩。
有一次,父女俩在大学区附近散步,走过一大片草地,草是新割了的,在我们周围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香气。
父亲忽然开口说:
“这多像我们老家的草香啊!多少年没闻过这种味道了!”说完深深地呼吸了一口。
天已近黄昏,鸟雀们在高高的树枝上聒噪着,是他们归巢的时候了,天空上满是那种金黄色的温暖的霞光。
我心中却不由得袭过一阵极深的悲凉。远离家乡这么多年的父亲,却仍然珍藏着那一份对草原千里的记忆,然而,对眼前这个从来没看过故乡模样的小女儿,却也只能淡淡地提上这样一句而已。在他心里,在他心里藏着的那些不肯说出来的乡愁,到底还有多少呢?
我也跟着父亲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这暮色里与我有着关联的草香,心中在霎时闪出了一个句子: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又过了好几年,有一天晚上,在我石门乡间的家里,在深夜的灯下,这个句子忽然又出现了。我就用这一句做开始,写下了一首诗,没怎么思索,也没怎么修改,所有的句子都自然而顺畅地涌到我眼前来。
这首诗就是那一首《出塞曲》。
四
以前,每当看到别人用“牧羊女”这三个字做笔名时,心里就常会觉得,这该是我的笔名才对。
不是吗?倘若我是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此刻,我不正是一个在草原上放牧着羊群的女子吗?
每次想到故乡,每次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心里一直有一幅画面:我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我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
而那天,终于看见那样的画面了,在一本介绍塞外风光的杂志里,就真有那样的一张相片!真有那样的一个女子赶着一群羊,真有那样一片草原,真有那样远远的一层又一层绵延着的紫色山脉。
我欣喜若狂地拿着那本书给母亲看,指着那一张相片问母亲,如果我们没离开过老家,我现在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
母亲却回答我:“如果我们现在是在老家,也轮不到要你去牧羊的。”
母亲的口气是一种温柔的申斥,似乎在责怪我对故乡的不了解,责怪我对自己家世的不了解。
我才恍然省悟,曾在库伦的深宅大院里度过童年的母亲,曾吃着一盒一盒包装精美的俄国巧克力、和友伴们在回廊上嬉戏的母亲,恐怕是并不会喜欢我这样浪漫的心思的。
但是,如果这个牧羊的女子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模样,如果我一直以为的却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命运,如果一切又得从头来起的话,我该要怎么样,才能再拼凑出一幅不一样的画面来呢?
有谁能告诉我呢?有谁能为我再重新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乡来呢?
我不敢问我白发的母亲,我只好默默地站在她身边,默默地,独自面对着我的命运。
[注] (1)席慕蓉:着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出生于重庆,幼年在香港度过,在台湾、欧洲读书、学画,后定居台湾。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她是蒙古王族的后人,外婆是王族公主。
(2)飘蓬,飘飞的蓬草,常用来比喻飘泊无定。唐代诗人贾岛在《送友人游塞》中说:“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蒙古( ) (2)屏息( )
(3)聒噪( ) (4)霎时( )
18.这篇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围绕着一件事情在叙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一部分所叙述的事情。 (4分)
19.作者的父亲是上一辈的蒙古族知识分子,1948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一直没有回来过,作者说:“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从前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自己的印象。” 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4分)
20.闻到清清草香,身在异国的父亲说“这多像我们老家的草香啊!”,从来没看过故乡模样的作者心中闪出的句子是“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你如何理解这父女二人的异乡情思?(4分)
21.说说下面一段话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分)
天已近黄昏,鸟雀们在高高的树枝上聒噪着,是他们归巢的时候了,天空上满是那种金黄色的温暖的霞光。
22.作者曾说:“靠着父亲所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在文中下面的两句话中,作者也使用了“拼凑”一词。作者为什么再三使用“拼凑”一词?(4分)
(1)我该要怎么样,才能再拼凑出一幅不一样的画面来呢?
(2)有谁能告诉我呢?有谁能为我再重新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乡来呢?
23.作者在文中一再说“我只好默默地站在她(他们)身边,默默地,独自面对着我的命运”,通读文章,结合文题,请你说说作者的“命运”是什么?(4分)
(四)名着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席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24.选文出自古典名着《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人名)。(1分)
25.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说客,步骘将孔明与这两个人作比,意图是什么?(2分)
26.孔明舌战群儒,对答如流,义正辞严,从他对步骘的反驳中,可以看出东吴群儒在曹操大兵压境之时是什么样的心理?(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2011年5月6日,早上进校的时候,一个穿黑丝袜的女生被教导主任要求回家换套着装再来。当天课间操时,学校宣布:在校学生必须穿着成套校服来校上课,否则不能进校……”这是四川广汉中学实验学校初二学生陈欧鹭写给《南方南末》“自由谈”专栏的一段话,省略处是陈欧鹭同学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穿过黑丝袜,涂过口红,或者染黄过头发……你又是怎样来看这样的现象呢 ?(100字左右即可)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在你的目光中成长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威廉·林赛是一位英国人,1987年带着儿时的梦想来到中国,徒步沿长城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历时160多天。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后来在中国成家立业。2001年,他创立了“长城国际之友”协会,开展保护长城的公益事业,定期到长城捡拾垃圾,10年来捡拾垃圾达数千公斤。他希望游人把垃圾从长城上带回去。他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变成最长的垃圾箱”。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12年初三语文下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