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难点
.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突破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学过程为启发方式展开问题——诱导思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探究互动——拓展文本创新阅读。
I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朗读带;辐射阅读材料《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朗读诗歌。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激情激趣2.诱思导学 2.朗读感知3.析读意象 3.品味意境
一、情境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课堂调查: (1)你喜欢读诗吗? (2)你喜欢读哪些诗? 2.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 样读诗的? 根据调查结果,随机导入。如学生喜 欢读诗,’那按学生读诗的方法进人学 习。如读诗学生不多,那从这首诗开 始,引导学生读诗、爱诗、写诗。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我爱这 土地》,作者艾青。(板书课题) | 1.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说 一说自己喜欢的诗歌。如古体诗 (唐诗、宋词)、现代诗(毛诗、舒 婷、席慕荣、汪国真……) 2.谈自己读诗方式。(说出大体方 法即可) 3.有感情地朗读诗题:“我爱这土 地”。 |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 的保姆》、《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早期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 朴,调子深沉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 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昂扬。后 期作品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吸收诗歌的主要信息, 感知诗作的基本内容。 请几位同学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 介,提出朗诵的方法。这首诗的感 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 1.认真交流倾听,筛选记忆重要信息。 特别是有关作者诗作风格的信息。‘ 2.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把握 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介确定诗歌 朗读激昂悲壮基调。 几位同学分别朗诵,不断完善朗诵 效果。 |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请同学们根 据讨论的节奏、语调、语气朗诵诗歌。 3.品味诗情。 在朗诵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潜涌在这 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请概 括说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 (要求学生必须用诗歌中的诗句来 说明观点) | (2)这首诗格调昂扬,感情深沉。应 该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读出昂扬、深沉 的语气。朗诵,齐读诗歌i注意节奏、 语气、语调。 3.品味诗句,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要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 爱之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
三、析读意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带着诗作所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 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把理解诗意过程中存有疑惑 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互相 探讨理解。 3.由问题的探讨聚焦主要意象:土地、 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 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意象:就是渗透着作者情感与情思 的事物)指导学生结合诗歌的时代 背景理解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4.齐读课文。 | 1.再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 思。 2.把理解中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之间 互相探讨解答。 。 3.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土地、河 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要点: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而又充 满希望的祖国;河流和风象征着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 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 放区的象征。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朗诵了诗歌,感知了诗歌表达的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无限的热爱。同时理解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让我 ●们完整地感知了诗意、诗情,理解了诗歌的创作动力。
四、板书设计参考
土地歌唱{河流 爱得深沉
黎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用楷书抄写课文。
2.诗歌创作的年代是1938年11月17日,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3.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如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选用什么事物来表达情感?为什么?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探究主旨 1.赏析感悟2.拓展运用 2.读写结合
一、探究主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赏析诗句。 请学生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富有表. 现力的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 歌所表达的深层意蕴(从词语的表 达效果分析,特别要结合时代背景 解读) :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探究主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 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请. 读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和《假使 我们不去战斗》,理解当时的时代特 征,用诗中的诗句来解读诗人的爱 国热情。 3.大声朗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在抗日 战争时期那种悲愤深沉的爱国激 情。. | 1.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 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 句深入挖掘。分析要点: A.“嘶哑”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 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也是这 位“悲哀诗人”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 深情流露。 B.“悲愤、激怒”都渲染了抗战时期 的时代特点,表达了诗人缠绵而深 沉的感情。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死 这种本属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 了主动咱勺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 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 深邃博大。 D.“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情状,托出 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2.从整首诗的意蕴来思考。结合补充 资料,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爱 国热情。 3.酝酿感情,朗诵诗歌。 |
二、拓展运用(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再读课文,品味揣摩诗歌巧妙的抒 情方式。指导学生从诗的感情发展 及以“鸟’i虚拟方面来思考问题。 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抒情方 式的感悟,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分析。 2.诗情空间。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 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 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3.速背课文。 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 课文。 | 1.朗读揣摩。 要点: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 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 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 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 1.里。而最后两句便是感情的闸门轰 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2.展开想像与联想,以“假如我是 ……”开头,写一段诗。要用意象创 设意境,表情达意。 3.寻找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 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 写歌唱的内容(生前),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j诗 意层层递进。 |
三、本课小节
本课我们主要从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探讨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实质,阅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两首诗,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情感的认知与体验。
四、板书设计参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匐匍地/活着/也是死呀!
假如……歌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
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本课总结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强化诵读——不同层面的诵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味揣摩诗句的表达效果,探讨诗歌独特的意象创设的意境氛围,理解诗人巧妙的抒情方式。阅读课外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加深了对课本诗歌的思想内核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认识学习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表达作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