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常
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
6
~
10
则。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进入角色法”,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6
~
10
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翻译、背诵
6
~
10
则。
2.
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论语》十则
6
~
10
则丰富精彩的内涵。
四、难点突破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1.
搜集资料: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
预习课文
6
~
10
则,把握内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十则的前六则,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
二、确立目
标
自主学习
1
、复习作者文学常识。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
仁
”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社会
“
学在官府
”
,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影响很大。
2
、合作朗读,接力背诵。
三、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进入角色:“与孔子面对面”质疑释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要求
:
全班分为两大组。
A
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
7
~
10
则重点字词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
组同学为“孔子”组:与
A
组的同学对话,回答
A
组同学的问题。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
以下三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6.
子曰:“见
贤
思
齐焉
,见不贤而
内自省
也。”(《里仁》)
7.
子曰:“
三
人
行
,
必
有我师
焉
。
择其善者
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8
、曾子曰:“
士
不可以不
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
,不亦远乎?”
(《泰伯》)
明确:
6.
子曰:“见
贤
思
齐焉
,见不贤而
内自省
也。”(《里仁》)
贤
:
贤人。
齐
:相同。
焉
:语气词。
内
:内心。
自省
:自我反省。
[
译
]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
三
人
行
,
必
有我师
焉
。
择其善者
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三:表虚数,几个。行:走。必:必定
,
一定。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其
:
代词,他们
,
代指“三人”。善者:优点,长处。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
译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这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8
、曾子曰:“
士
不可以不
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
,不亦远乎?”
(《泰伯》)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有学问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
[
译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这一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一生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背诵
6
~
8
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
以下二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9.
子曰:“岁寒,
然
后知松柏之后
凋
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
之者乎?”子曰:“
其恕
乎!己所不
欲
,勿
施于
人。”
(《卫灵公》)
明确:
9.
子曰:“岁寒,
然
后知松柏之后
凋
也。”
然:这。凋:凋谢。
[
译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这一则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哲理:
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
之者乎?”子曰:“
其恕
乎!己所不
欲
,勿
施于
人。”
(《卫灵公》)
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即“仁”。欲:想要(的东西)。施:施加。于:在,给。
[
译
]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一则谈
修身做人
的道理: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正面
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
反面
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的思想。
背诵
9
~
10
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三)
1
、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2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3
、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4
、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明确:
1
、取长补短。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4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
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但,如果涉及到有人违法犯罪,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
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四、小结
请按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给十则语录归类。
(一)
学习
态
度
:强调要谦虚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归纳成语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
遥远。
④死而后已: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三)整理重点文言实词
1、
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
2、
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3、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四)
一词多义
:
1
、
为
(
w
è
i
)
为
人谋而不忠乎。 替。
项
为
之强。
因为。
为
之怡然称快。
因为。
(
w
é
i
)
以丛草
为
林……。
是。
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
被。
可以
为
师矣。
做。
知之
为
知之……
作为。
2
、可以
可以
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
可以
不弘毅。
能够。
3
、知
人不
知
而不愠。
了解。
是
知
也。
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
知
新。领悟,知道。
知
之为知之。
知道。
4
、而
(
1
)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学而时习之
(
2
)表并列,“而且”、“并且”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3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
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5
、
之
之:代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助词,无意,不译。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通假字
不亦
说
乎
通“悦”,高兴
诲
女
知之乎
通“汝”,你
是
知
也
通“智”,聪明智慧
五、反馈检测
(一)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语句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
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
,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分享收获
1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明确: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继续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2.
搜集整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教师寄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十则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第10课-论语十则(第二课时).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