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1.认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指挥作战时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的道理。

2.了解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出处

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

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齐读课文。

三、疏通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4.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 “根据”等。

四、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1.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

3.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

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概括在战争的各个时期鲁庄公和曹刿的表现,能用原文来回答吗?

2、根据他们的表现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 (1)忠心爱国

眼见鲁国形势危急,不理乡人劝阻,主动求见鲁庄公,并要求同赴战场抗敌,可見他有正义和爱国心。

(2)有政治识见

曹刿了解得民心才可战胜齐国的道理。因此当鲁庄公说及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 ,他才说可以一战。

(3)熟悉军事,善用战略。

他深明军队士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因此在战争一开始时,他制止庄公击鼓进攻,到齐人三鼓,士气竭尽,而鲁军士气仍然旺盛时,便一鼓作气,击败齐军。

(4)处事谨慎,善审敌情

当齐军败走时,曹刿并不急于追击,以防敌人诈败,暗埋伏兵。 待观察过齐军的车辙紊乱,旗帜东倒西歪,确定敌人是真的败走,才让庄公挥军追击,终于大获全胜。

庄公 (1)欠缺政治识见

从第一次论战时可知鲁庄公不知道什么 才是作战的凭借 。

(2)礼贤下士

庄公不嫌曹刿是一介平民,与他讨论作战的凭借。

(3)知人善任

允许曹刿随军出战,作战时更听从曹刿的意见,让他指挥军队的进退。

(4)处事鲁莽轻率,齐军败绩后,庄公立即想追击,并没有考虑对方可能是诈败。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鲁庄公懂得军事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三、试分析长勺之战中鲁胜齐败的原因:

长勺之战,鲁胜齐败的原因如下:

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把握战机,指挥得当,齐军犯错,失去战机。

四、讨论主旨和写作特色

1.详略剪裁 详写论战经过,略写战事过程; 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写得十分简略,作者只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事;出动战车的数目,弓矢兵刃的使用以及将士奋勇杀敌的情況全部刪去;

2.运用对话突显人物的性格,使用对话可以使人物更活灵活现。

3.衬托手法。 以乡人的置国事于不顾衬托曹刿的忠心爱国;以高官的眼光短浅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以庄公的轻率衬托曹刿的冷静沉着。

五、扩展:

1、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2、请展开想像,再现长勺之战场面,200字左右。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诵读欣赏《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