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1.能抓住景物特点,根据写作角度的变化,有序介绍黄山的景色。
2.根据文章有关介绍,归纳黄山之美形成的独特原因。
3.根据提供的图片,展开想像,为黄山奇石命名并从中体会人类的审美力。
学法指导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运用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抓住作品的行文思路,梳理作品,把握作品精髓,领悟作者情感,并有个人的阅读感悟。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柯蓝(1920— ),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记者、编辑。全国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著有《早晨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话说长江》。《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集由柯蓝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解说词】
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知识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⑴瑰宝( ) ⑵万壑( ) ⑶地壳()⑷千仞( ) ⑸峭壁( ) ⑹澎湃( )( )⑺干曲枝虬( )( ) ⑻屹立( ) ⑼苍穹( )⑽翘首( ) ⑾崛起( ) ⑿皎洁( )
课堂探究
导入课文
在长江之滨,耸立着一座堪称人间仙境的名山——黄山。它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歌,一曲凝固的旋律。它是首批国家级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更成了全人类的瑰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美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间仙境,一起去领略黄山那份独特的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能够了解,黄山,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美以及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课件显示教学目标)
教学板块之一:一品黄山 神游仙境
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13分钟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课件显示】
1、标画:用()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的词语,用“___ ”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
2、思考:在认真标画的基础上,归纳出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3、表达: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也围绕这几个问题作了个尝试,现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
【课件显示】
奇峰——高耸入云 险峻万分 古松——苍翠奇特 万古常青
怪石——巧石林立 千姿百态 云海——澜翻絮涌 皎洁柔美
日出——瑰丽辉煌 令人神往 温泉——温度适宜 温馨解乏
老师是这样介绍黄山的:从高空看黄山,可谓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沿着起伏曲折的山道,仰视俯瞰,远眺近观,处处可欣赏到黄山的美景。黄山之美,美在峰奇:“天都峰”刀辟斧削,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跃放。黄山之美,美在古松:“迎客松”破石而出,展枝招客;无名松傲雪凌霜,昂首苍穹。黄山之美,美在石怪:“飞来峰”侧视成峰,正看似桃;“猴子观海”阴观云海,晴眺太平。黄山之美,美在云海:或千里烟海,澜翻絮涌;或皎洁柔美,静中有动。黄山之美,美在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黄山之美,美在温泉:冷热适宜,温馨解乏。正是:今生不作黄山客,枉来世上走一遭。
同学们,沉浸在这美丽迷人的风光里,怎不让人遐思飞动、心旷神怡!老师真忍不住要大声地赞美这壮丽的河山,可又怕惊动了它那安恬的梦!那就让我轻轻地诵读起来吧。请大家捧起书来,
同学们,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两三段话,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美美地诵读一下吧。
彩显天都峰图片,加背景音乐
教学板块之二:二品黄山 仙境探秘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阅读,神游了这座奇特的名山,充分领略了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的深刻含义。那么,黄山这种独特的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课文的有关章节中,作者作了专门的介绍,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章节并认真阅读,从中归纳出形成黄山之美的独特的原因。
【课件显示】
找出揭示黄山之美成因的有关章节
分析黄山之美的形成原因
刚才同学们对黄山之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独立的探究,有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课本的“探究·练习”一实际上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概括。
【课件显示】
1、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造型奇特
2、人类智慧的点化
老师之所以不作预先的提醒,是想让同学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依赖”>赖老师和资料,独立思考的习惯;改变一个观念——只重视结论而轻视过程的观念。
教学板块之三:三品黄山 装点仙境
下面,我们想通过一个创造性的想像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说人类的智慧的精心点化,也是黄山之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请大家先把课文的第13自然段齐声朗读一下(教师跟读),再欣赏一段黄山奇石的影片,然后根据”>后根据老师提供的三幅黄山奇石的图片,试为这些图片上的奇石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之一写一段解说词。
【课件显示】 播放黄山峰石的介绍片。
影片最后说,黄山上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稀奇古怪的石头,等着你去命名呢。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
【课件显示】
1、为这3幅图片上的奇石各起一个名字。
2、模仿课文或影片的描述,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解说词。
为了便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先提供一个范例。
【课件显示】左图右话:金鸡叫天都
【课件显示】
出示黄山奇石图片,分别播放后,最后定格在同一画面。
请同学们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请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1、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在每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推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汇报;2、同学们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希望同学们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黄山上几块还没有名字的奇石起了很多精彩的名字,倘若有一天真的用上了你取的名字,黄山会因你智慧而加深美的内涵,
当堂练习
1.圈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千峰竟秀 万壑藏云 郁郁匆匆 飞红滴翠
悬涯峭壁 登峰造急 连绵不断 五光十色
2.文句理解与品析。
①“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作者引用人们熟悉的关于黄山的诗句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②“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比喻什么?有怎样的作用?句中的“悬空”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竟-竞;匆-葱;涯-崖;急-极
2.①引发读者对黄山的总体印象,为下文具体描写黄山美景作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者把游山的人群比作“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形象地写出了游人之多,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富于动感的优美图景,从侧面表现了黄山之美。“悬空”一词又暗示了黄山的高峻巍峨。
课后作业
反思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飞红滴翠记黄山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词语,能读、会写、会运用。
2、能分析精彩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的含义或作用。
3.通过多项拓展性读写活动,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法指导
(1)了解课文全面地、多角度地表现壮阔的景色的特点。黄山是一个大题材,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其中一两点,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的。作者挥洒开来写,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
(2)了解课文组合有序的特点。作为电视艺术片的脚本,既要体现电视组接自如,可以灵活转换镜头的特点,又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文中有跳脱,但基本上还是连得上去的。有的地方针线很密,如从天都峰到玉屏楼,从莲花峰而下仰视鳌鱼峰等,都是依据行经路线。
(3)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如开关关于黄山地质史的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话语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作者选择得恰当,转换也比较自然。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词海拾贝
黄山以它独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吸引了中外游客,我们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充分领略到了它的美,现在就让我们用5分钟时间再一起简单回顾一下。请大家灵活地恰当地运用老师提供的一些词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撷取某一感受最深的景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赞美黄山的话。
【课件显示】
灵活恰当选用以下词语,就感受最深的景点写一段话赞美性的话。
仙山琼阁 万壑藏云 千姿百态 昂首苍穹 斧劈刀削
如愿以偿 神游天外 思绪万千 浮想联翩 心往神驰
大家写作时,要求不看书,并要注意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必硬扣原文,可将课文中原来用来形容某处景物的词语,用来描写别处的景物。
【课件显示】
黄山的迎客松屹立在有仙山琼阁之称的玉屏楼上,千百年来一任风吹雨袭,冰雪欺凌,仍然昂首苍穹,秉一份执着,带一种谦虚,携一片热情,迎接着日落日出,见证了沧海桑田。每当看到她的形象,总不免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的同学可能已看出了老师的问题,有的同学对老师写的可能有溢美之词。其实,老师写得并不怎的好,主要问题有两个:一、在词语的选用上,虽然做到了灵活,但并不很恰当,有些生硬,“思绪万千”和“浮想联翩”连用,有重复之嫌;二、与原文对照,老师的语言过于抒情化,缺少具体的对黄山松形态的描写,这就使后来的抒情显得突兀,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教学板块之二:语段赏析
黛玉曾写这么一句诗,叫“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好的文章读着都就会使人有“口齿噙香”的感觉,就象屏幕上的这段文字,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作批注;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课件显示】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相信同学们在课文上已经找到了答案。
【课件显示】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黄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作者特别青睐黄山的日出和苍松呢?我们还是有必要把课文描写日出和苍松的有关段落再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先把第16、17两个自然段再读一遍,边读边画出表示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从中归纳出作者为什么特别偏爱黄山日出的原因。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读。
彩显天都峰图片,加背景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又把课文美美得读了一段,不知大家对”>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得怎么样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写黄山日出时,除了进行正面描写外还与泰山日出做比较,文中这么写道:“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这个句子实际上是把握作者感情的关键句。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老师给大家链接了这么一段材料
【课件显示】
泰山名气太大,还在于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这使得泰山成为国泰民安的象征。其实泰山“五岳之首”的荣耀并不仅仅在于泰山的“气通帝座”,而其尊贵之因也在于它雄踞于泱泱大国之东,迎喷薄朝阳、看沧桑巨变、拱护神州、不怒而威的非凡资质,更实实在在代表着炎黄儿女处惊不变、“泰然自若”的气度和彰显着华夏子孙捧日擎天、“稳如泰山”的风采。——选自《泰山秋思》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课件显示】
1、 作者为什么特别青睐黄山的日出和苍松? 2、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了答案,文中描写苍松道“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读了这段文字深刻于我们脑海的相信一定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顽强的意志,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而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不难发现黄山的日出“瑰丽、壮观、辉煌”,它“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柔美的抚爱”“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也正因此,作者在黄山如许景色中也就对日出和苍松格外青睐了。
与之同时,作者热爱自然,歌颂生命,勇于创新,志在超越的感情也就溢于言表、跃然纸上了。
教学板块之四:指点江山
黄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是毛主席给它的题词,“风景如画”是朱德元帅对它的赞誉。连我们的江泽民主席也曾为它题诗一首“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你能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吗?
【课件显示】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 风景如画——朱德
请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
同学们,有一种美丽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有一种豪情叫“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这堂课快要结束了,课后请大家继续带着你的豪情去追逐这份美丽,认真完成作业,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再见!
反思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飞红滴翠记黄山》优秀学案7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