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我的老师 | 年级学科 | 七年级语文 | ||
教学课时 |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 课 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知道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 ||||
教学重点 |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 ||||
教学难点 |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 ||||
教学准备 | 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 ||||
教 学 过 程 | 二次 备课 |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1) 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 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 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 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表现的内容?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有一次/教室/她的教鞭···/大伙笑了/表现温柔、慈爱)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课外/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她女友家/认识了蜂王···/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都急于模仿/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一个夏季的夜晚/我家当屋/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夜里我起身找老师/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 (六)总结讨论:蔡老师教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蔡老师是怎 样一个人?我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本文线索?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 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②“让我们观 察蜜蜂”; 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七)选段精讲课文10-14节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 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3.一般说来,小孩子 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讨论并归纳: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4.“我忽然爬起来, 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互换。“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 5.“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 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6.“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 ”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 二.再理脉络,品析人物形象 加(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从哪些地方看出? 梳理两件详写事件的六要素 | ||||
板书设计 | 我的老师 假装发怒 教我们跳舞 带我们观察蜜蜂 教我们读诗 我们看老师写字 (略) 老师排除小纠纷 梦里寻师 (详) | ||||
教学反思 | |||||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的老师 教案2.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