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语文要善于“读”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读的遍数多了,意思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外的意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做好“读”的示范引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自己读。如果教师能熟读教程,读烂教材,就可以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性高。教材读熟了,那韵律、那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几分;那文本内容、那人物形象、那气质状态,也会自然呈现几分;教材读熟了,教师语声就有灵动和魅力,课堂教学就自然增添几分迷人的色彩。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反复吟读诗句,再从具体的“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就能品味出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的思乡情节,还能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强调读,而且首先是教师自己读,反复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读,这样一次次读,一遍遍读,读熟课文、读透课文,那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一半。
实践证明,会读教材的老师,不仅会读出自己,创新自己、更能优化教学,教学生会读,更能引领学生成长。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要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在指导中,教师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潜入文理,亲历语言文字时,这种个性化行为才可能发生。潜心阅读就会使孩子们遨游在一个精彩而缤纷的文学世界里,增长见识,丰富思想,提升素养,沐浴阳光。因此,阅读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乐趣更重要。以读为本,能产生一股阅读暖流,这种暖流既温暖学生,又温暖老师,更温暖语文本身。
三、教师要拓宽学生“读”的视野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一读通,二读熟,三读透。用抑扬顿挫读出春的气息,用洪亮的声音读出自己的体会,用快慢读出如诗如画的春景,用语气读出情感……这样反复地读,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已进入了大数据、云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从当前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涌现出的诗词达人就可以看出,多读书能提高人的核心素养,开阔人的视野。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现在各校都已接通了网络,随时都能享受信息化的便捷。此外,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要求学生读出追求,读出欲望,读出理想,开拓视野。让语文教学通过读而形成一个魅力无限的磁场。“以读为本”神形兼备,这样的教学定能提升教师能力,更能拓展学生视野。
教好语文要善于“读”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教好语文要善于“读”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