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从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1)怎么样?先写服辫,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2)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两个错别字为: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剧本 等。
3.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假如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运河里倾倒污水,请根据你身边的景象,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4.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15题。
(一)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聚集在斗技场上的观众大约八万人对这场角斗下了赌注。一个小时后,在整个角斗场上已被 打死或者受到致命伤的角斗士东倒西歪地躺着……当斯巴达克思闪电般击倒最后四个对手后,经久不息的轰雷似的掌声,好像地震一般撼动了整个斗技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向上举起了拳头,屈起了大拇指。
这时候传来了几百个声音:
“让勇敢的斯巴达克思获得自由!”
色雷斯角斗士的两眼发出异常的闪光,他顿时脸色惨白得像木头一般地呆住了,他把手放在心窝上,好像想抑制被这句蕴含着莫大希望的话所引起的心脏的猛烈跳动。
“自由,让他自由!”几千个声音重复道。
“自由!”斯巴达克思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自由!……啊,奥林匹斯山上的大神,可不要让这变成一场春梦啊!”他的睫毛顿时被泪水浸湿了。
这时候,好些由于斯巴达克思的勇气而赌输了钱的观众狠狠叫道:
“不行,不行,他是逃兵!”
这位色雷斯角斗士的脸上掠过一阵痉挛。他猛地向发出责难声的那面回过头去。他用他那燃烧着憎恨火焰的两眼,找寻着发出责难喊声的人。
但是成千成万的声音都吼道:
“自由,自由,让斯巴达克思自由!”
5.以上两个片段分别选自短篇小说《孔乙己》和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虽然两文主人公的国度和所处时代不同,身份迥异,孔乙己是 ,斯巴达克思是 ,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低下,都是受人压迫的对象,被人 的对象。
6.以上两故事发生地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7.两位主人公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孔乙己虽有人身自由,但灵魂受到毒害,成为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夹有________;而斯巴达克思虽是奴隶,但渴望挣脱奴隶枷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________,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更多的是________。
8.两篇小说语言都极为含蓄精练,同是描写痛苦的神情,甲文只用一个“____”字,传神地刻画出孔乙己灵魂深处伤疤被刺痛时的情态;而乙文只用一个“____”字,就将斯巴达克思受到打击后的惊恐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续《孔乙己》
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
“再偷,怕连手也打折!”
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地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己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恨丁举人:“你这个龟……”他本想说句脏话,又觉得与读书人身份不相称,改口道:“君子不记小人之过也……”
他想到孙膑断腿胜庞涓,想到文王厄而演《周易》。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皆通,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昏昏地睡去:他中了举,身上有很多的钱;他穿着长衫,在酒店里要酒要菜,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
一阵秋风夹着一阵冷雨,雨水湿透了孔乙己那身破夹袄,惊醒了孔乙己的酣梦,他看了看天,雨密密地斜织着;他看了看山,一片灰暗。他伸了伸腰,自我陶醉道:“此梦吉兆……”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风大了,雨大了。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身子筛糠似的抖,手僵得弯不过来,“行乎哉?疾行也。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爬啊爬啊,又冷又饿的孔乙己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他倒了下去,滑入深谷……
9.中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相对照是否合乎情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10.所描写的孔乙己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否切合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性格?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
用爱倾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地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摘自《做人与处世》)
11.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1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
含义:
(2)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13.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4.“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15.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材料一:海伦凯勒原先失明,“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莎利文老师将手语字母按入凯勒掌心,教她各种物件的名称,将她手指放在自己喉头,听其振动说话。在莎利文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教育下,海伦终于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选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聪孩子,据著名耳科专家杰夫瑞医生诊断,他恐怕是属于永远都无法恢复的失聪者。但富有爱心的露茜修女并没有放弃,坚持让他去听睡莲开放的声音。有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丹终于听到了睡莲花瓣开时的“叭”“叭”声。
(选自《知音海外版》)
三、写作(40分)
16.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亲爱的同学,你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文学作品,至于语文课本外的文学作品就更多。哪一篇课文或哪一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写出真实情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辫 彩 辩 采
2.俄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万尼亚舅舅》
3.提示:能体现“匹夫有责”的主题,讲清运河与海洋的关系,语气委婉。
4.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二、(一)5.中国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 古罗马的奴隶 取笑
6.咸亨酒店 斗技场
7.科举制度 讽刺 勇士(或英雄) 赞扬
8.笼 掠
(二)9.基本上合乎情理。离店时酒客的讥笑,离店后的剧烈伤痛、冻饿交加直至于死,都与原文所描写的时令、社会特征(社会环境)、人物遭遇以及原文结尾的暗示相吻合。但在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如山坡、深谷,似乎与原文的环境和人物当时的境况不太相符。(允许提出不同看法,但必须理由充分。)
10.中孔乙己的内心独白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原文中孔乙己迂腐不堪、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相符。但梦境中“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与原文中孔乙己的容忍、善良迂腐的性格不太吻合,原文中孔乙己并无报复心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11.“我”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应该多为他人着想,不能只为自己着想。
12.(1)指楼上楼下的吵闹声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2)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烦躁。
13.要点:句中的观点是基于一定情境的,并没有绝对化(文中有“许多”一词的限制,即可说明),不能断章取义。
14.原因:希望孩子将来能成才或望女成凤等。 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15.不设统一答案。如持肯定意见,可围绕女邻居和莎利文老师、露茜修女一样都有爱心和毅力,且她的努力已初见成效等内容作答;如持否定意见,可根据女邻居虽经多年努力,小男孩也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海伦和丹只是一个特例等内容作答。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人教课标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