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是一片优美的散文,历来脍炙人口,但是这篇文章文字比较艰深,主旨有很深奥,以高一学生的文言功底和生活阅历来解读它,普遍感到吃力。所以课堂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头疼的现象:要么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索然寡味;要么就一会儿讲文言知识,一会儿分析思路主旨,将文章讲得支离破碎。

我认为成功夺得授课艺术应体现在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和得到良好审美体验的效果上,体现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的灵魂等多重对话的深刻上。因此,面对《兰亭集序》这样的文本时,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授课方法。我“遭遇”此文已有两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枕巾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呢?他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而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导入后,我为学生泛读课文,要求学生正音,并找出每段中体现作者感情的一个字。读完后,学生稍加思索,很快就找出了“乐”“痛”“悲”三个字,并且看出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板书:乐–痛–悲)

此时,如果接着问第一段写“乐”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学生势必会因文本艰涩望而生畏,缺乏信心,思考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到最佳程度。我采用了化难为易的分析方法,做了下面的引导:第一段写的是“乐”,乐在哪里呢?老师给分析了一下,归纳为五点,即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在原板书“乐”字的下方继续板书:时令宜人、高朋满座、环境幽美、活动高雅、天气晴朗)

接着问:同学们能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可以小组合作,力争找得又快又全。

这样设问,使第一段的分解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背诵作了准备。事实证明,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很快得出答案,即此五“乐”分别是前五句。然后教师每提问一“乐”,学生就用文中原话回答,同时解决此句中的文言知识。整理完五“乐”,再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用尝试回忆法背诵第一段,两次就能达到基本背过。

这样,第一段文言知识讲解、内容讲解和背诵课文同时完成。接着我过渡到分析第二段: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了“痛”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去了?

学生朗读后会有一种茫然之感。因为第二段不管从文字还是从感情理解上都是难点。这时,仍然需要教师做化难为易的点拨。我是这样提示学生的:“这段觉得难吗?其实不难,你只要注意文中的三个分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听说后,马上投入到分解课文中去了,不一会儿,三个分号涉及的三层意思全部概括得清清楚楚:

第一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态度——“晤言一室之内”与“放浪形骸之外”。

第二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体验——“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与“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第一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痛”事——“向之所欣……化为陈迹”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展开了反复的激烈的对话,整理出了思路,同时理解了字句。(补充板书:两种人生、两种体验、两件痛事)

此段当堂背诵有一定难度,为了不冲淡整体教学效果,我将熟练背诵的要求放到了课后,在课堂上重点练习了有感情朗读。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本段内容和作者感情,读得比较投入,朗读的整体水平大有进步。

第一、二段讲解完毕,那么第三段就不难处理了。本段理解的难点在字句翻译、背景理解上。字句的翻译借助课下注释,教师稍加点拨就可解决。而“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就需要老师的讲解了。因为“一死生”,“齐彭殇”不仅体现了老庄的虚无思想,也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心理。作者认为这种虚无的思想是荒诞的,是胡说八道。

字句和背景讲解清楚后,我抓住时机问了以下问题:本段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虚无思想,反对把生和死混为一谈,看来他不是悲观主义者了,那么他的“悲”又从何来?

这是一个颇费心思的问题,机会让给少数优秀学生。教师点拨提示归纳为“快乐与生命不能永恒的惆怅与感伤”,是第二段两件痛事的深化。(补充板书:快乐不能永恒、生命不能永恒)

最后,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末说“侯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那么你学了“斯文”,有什么感想呢?

这个问题是课堂的高潮,也是结束,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己灵魂对话效果的最后一环。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为主,但也要趁机引导,最终归结到“珍惜拥有”“拥抱快乐”“敬畏生命”(同步板书)等话题上来,给学生以心灵的震动后,本节课就应及时小结,戛然而止。我是这样小结的:

王羲之真是一个奇人,他能在别人皆作态时“袒腹东床”气度实在非凡;他能在别人皆“乐”时想到“乐”后之“痛”之“悲”,思想何等深邃!他的人格和他的书法、散文一起化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荫蔽着后人。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而我说,我们在20岁前就应该思考快乐、生命与永恒!这种思考可能还比较肤浅,但只要同学们努力去思索探究,就会缩短与伟人的思想距离,甚至还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思想领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化难为易教《兰亭集序》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