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三 、知识链接

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本文相关写作背景:

2、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中国古代纪年法

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

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六十甲子。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四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五、 学习过程:

(一)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

( )( )

( )( )

(二)小组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1、通假字:(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借用,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2、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语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① 烛之武退秦师 ② 且贰于楚也

③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⑤ 越国以鄙远 ⑥ 阙秦以利晋

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古今异义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③ 亦去之 古义: 今义:

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4、文言句式

① 以其无礼于晋 ( )

② 佚之狐言于郑曰 ( )

③ 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 )

⑤辞曰 ( )

⑥敢以烦执事 ( )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⑧许君焦、瑕 ( )

5、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 )

②敢以烦执事 ( )

③越国以鄙远 (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 ) ②夜缒而出 ( )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④且焉置土石 (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③失其所与,不知 ( )

④吾其还也 ( )

(5)之

①公从之 ( )

②是寡人之过也 ( )

③行李之往来 ( )

④何厌之有 ( )

(6)若

A、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7)夫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夫晋,何厌之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微

A、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翻译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六、学生总结:

七、学习反思: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之《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备课: 授课: 设计人:

一、探究(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1.第一段写秦晋围郑,它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

3、本文人物对话简洁,内容丰富,言者话中有话,你能说说他们的弦外之音吗?

4.阅读课文第三段,想想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其中哪点最关键?各小组设计一种游说秦穆公的方式,与课文比较哪种方式好些。

4.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5.关于烛之武,书上的记载: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

通过阅读本文,你觉得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你从他身上获得怎样的启示?

6、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总结:

三、学习反思: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烛之武退秦师》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