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一体化案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专题解说】

本专题包括两个板块:“心连广宇”和“伟大的情思”。专题采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第一板块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与自我排遣的情怀,而庄子则描绘了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逍遥游”。第二板块探讨的问题是靠思想和理性来探究外在广袤宇宙和内在复杂的人性。帕斯卡尔谈到思想的重要性,罗素则说明一个脱离平庸的人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境界。

【三维目标】

⒈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⒉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⒋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法建议】

1、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2、本文文学色彩较浓,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逍遥游”的理想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画面极其壮美,它们达到了逍遥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批评它们?作者谈小大之辨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你认为逍遥的境界是什么?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

【学习重点】

⒈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⒉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学习难点】

⒈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⒉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

⒈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⒉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⒊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案】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逍遥游》教学一体化案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