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原文 | 游褒禅山记 译文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
游褒禅山记 译文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褒禅 山也 叫它 华山。唐代 和尚 慧褒 当初在它的山脚定居,最终埋葬在 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那里;因(这个)缘故,这以后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 所说的慧空禅院, 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是慧褒的禅房和坟墓。距离那禅院往东五里,是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在华山的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距离洞口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 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在路旁,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碑上刻的字还可以辩认出,叫:“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现在说“华”像“华实”的“华”,大概读音错误。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华阳洞下面平坦空旷,有山泉从旁边涌出,(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 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入很多——称作前洞。沿着山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深远幽暗,走进 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hào游者不能穷也,——洞很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称它为后洞。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入洞愈深,前进愈加艰难,但是那些 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见到的(景象)也愈加奇特。有个懈怠了想要出去的人,说:“(如果)不出去,火把 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将要灭了。”于是同他们一起出来了。大概我到的地方,比喜欢游览的人 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还不及十分之一,然而看看洞的左右,来到这里并题字记游的人已经不多了。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 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还足够用来往深里去,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已经从洞里出来,有的人责怪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fú游那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洞来)却不能尽兴享受那游览 之乐也。的乐趣。 于是 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对这件事我深有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常常有体会,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平坦而且路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险而且远的地方,到达的人就少。可是世上的奇妙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雄伟、珍贵奇特、极不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险峻僻远的地方,而且人们很少到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达,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不跟着(别人)而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够的人,也(还是)不能到达。有了志气和力量,而且 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又不跟着(别人)而懈怠,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别 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的东西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是应悔恨的;(如果)尽了自己主观努力却不能到达的,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就可以没有悔恨的了,难道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收获。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我对倒下来的石碑,又由此感叹那些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错了那些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情况)的,哪能说得完呢!这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fǔ,余(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箫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游褒禅山记 原文 译文发布于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