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王映霞■郁达夫与孙荃■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郁达夫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是一个充满了革命激情与浪漫理想主义精神的时期,也是一个被战争的烽火紧紧追赶的时期。许多学者作家都曾在新旧两种婚恋模式之间摇摆,处境尴尬,郁达夫就是其中一个。郁达夫 1896年出生在浙江省富春江畔的一个旧式文人家庭里。他天生有着诗人的气质,性格也是矛盾和复杂的。他身上既有传统中国文人的名士作风,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尚痕迹。和许多当时的著名文人一样,郁达夫的第一次婚姻是被母亲包办的。1920年,当他被母亲匆匆召回家乡完婚时,娶来了一位也算是知书达礼颇有才情的贤惠女子孙荃。但与人们所理解的包办婚姻不同的是,郁达夫并非不喜欢孙荃。郁达夫与孙荃生活的时间不算短,他在日本留学时写给孙荃的信充满感情,而孙荃为他养儿育女、照顾他的生活,郁达夫对孙荃也十分感激。

1927年初,就在中国时局处于风云变幻之际,郁达夫随着南方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步伐来到了上海。那一天,在上海尚贤坊的一个朋友家里,郁达夫第一次见到了那个对他后半生发生了重要影响的女人——王映霞。她的美丽容貌和青春风姿像闪电一样击中了郁达夫这位多情浪漫而又冲动的作家,当即陷入了情网。郁达夫在日记里写到他的心被搅乱了。但也正是在同一天,郁达夫收到妻子孙荃寄来的皮袍子,心中十分感激,还盘算着要写一篇小说卖几个钱寄回家中。

王映霞是一个新式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思想比较开放,加之她漂亮的外形,一切都符合郁达夫心目当中的理想女性。恰巧当时孙荃也不在上海,郁达夫陷入热恋,突然燃烧起对现实生活的热情。恋爱中的郁达夫时而如痴如狂激情澎湃,时而郁郁不乐伤心自怜。 他终日徘徊在那座“王女士”住的尚贤坊的楼下,一向生活拮据的他突然变得挥金如土,他与王映霞的恋爱方式不是花前月下的清幽境界,而是上高级饭馆、看好莱坞电影,尽情地追赶着摩登都市的时尚。但是,年轻美丽而又受过新式教育的王映霞,面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几岁、家有妻儿的著名作家始终处于矛盾彷徨之中。王映霞的犹豫使郁达夫痛苦万分,相思成狂。他的信如雪片一样飞向她,有时居然一天两封。他写道:映霞,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记了。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映霞,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1927年的4月,著名的4 12事变爆发了,混乱的政治时局使富有正义感的郁达夫感到迷惑彷徨。也许正是由于对革命失败的失望情绪使郁达夫把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对爱情的追求当中。一次,郁达夫听说王映霞回到杭州,竟不棺髡吒鋈说慕嵌?公开披露了他与王映霞之间的情感恩怨,并且痛心疾首地指出王映霞在情感上对他的背叛是导致毁家的重要原因。《毁家诗记》最终导致了二人的分手。1940年 ,王映霞与郁达夫在新加坡协议离婚,这对曾被喻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才子佳人 就这样以彼此怨恨的方式分手了。

王映霞于1940年回到重庆,经人介绍与钟贤道先生再婚,婚后生活十分安定幸福。在晚年的回忆录里, 她始终否认郁达夫在《毁家诗记》里加在她头上的“情感上的背叛”的罪名,她说:我想要的是一个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是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所以同郁达夫最大的分别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

离婚后的郁达夫始终流浪在南洋一带。1942年, 他流落到了苏门达腊岛与一位当地的华裔女子结婚。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终年只有49岁。郁达夫的一生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的儿子郁飞曾这样评价说:我父亲是一位拥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 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 ,只是一名文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悲情郁达夫发布于2020-11-18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