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笔下怎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月下的青松和石上的清泉,(画面虚实、疏密相间)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最后两句,诗人反其义而用之,觉得“山中”比“朝中”好,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篇的比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登 高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起对。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飘落摩擦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登高远眺,这就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比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诗人目睹苍凉的秋天,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的悲愁。“万里”“百年”与上联“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首联写景,好似工笔画,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渲染秋天气氛,似画家写意。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哀景写哀情。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蜀 相
开头两句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着写入祠后所见,且含诗人的感慨。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自”“空”写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五句看起来说的是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第六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最后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这里的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石 头 城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茫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在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得它的荒凉,碰着冰冷的石头,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出。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经残破的古城。
“旧时”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旧时月,曾经见证过昔日的繁华,然繁华易逝,而今只剩一片凄凉了。“还”,意味着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首诗通篇写景,却融合着作者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其主旨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为鉴。
锦 瑟
首联用民歌起兴的手法,言年已过半百,再回首一言难尽。
颔联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颈联为两幅画面,表怅惘、悲伤之情。梦与相思都已经破灭,只有眼泪。
尾联说今日追忆更加怅惘。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全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庄周梦蝶典故,李商隐取迷离、梦幻之意,隐喻岁月如梦,往事如烟,抱负、理想终于幻灭。望帝典故以自比,说自己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一切伤时忧世之感和身世沉沦之痛,都只能托之于那哀怨缠绵的诗歌。
鲛人珠泪,意在叹息自己如沧海遗珠,徒有才华不为世用,只能对月惆怅,空垂珠泪。玉生烟则暗示自己以文章而著称于世。
书 愤
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遥望被金人占领的中原,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暗写他欲图收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看,点了题目中的“愤”。
颔联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颈联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最后诗人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近体诗六首赏析:《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 瑟》《书愤》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