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教学目标: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教学设计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一、导入课题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教学设计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终鲜( xiǎn ) 兄弟 期功强(jī ) 近 常在床蓐( rù)

猥(wèi)以微贱 岂敢盘桓( huán ) 庶刘侥( jiǎo )幸

1、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2、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三、赏析构思艺术

1. 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 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 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 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6.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四、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教学设计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教学设计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教学设计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 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 小结: 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教学设计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五、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教学设计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六、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 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 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 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模拟试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险衅(xùn) 闵凶(mīn) 门衰祚蒲(zuò) 少多疾病(shào)

B. 期功(qī) 夙遭(sù) 茕茕孑立(qióng) 终鲜弟兄(xiǎn)

C. 洗马(xiǎn)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èi) 强近之亲(qiǎng)

D. 陨首(yǔ) 逋慢(bū) 宠命优渥(wò) 逮奉圣朝(dài)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逮奉圣朝(及、至) 沐浴清化(蒙受)

B. 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致辞)

C. 拜臣郎中(拜访) 寻蒙国恩(寻求)

D. 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3.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 岂敢盘桓,有所`

C.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阅读短文,完成4~7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为君不易,为臣极难。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今太子年在幼冲,知卿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吾儿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奏。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4. 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为古今难匹 比得上 B. 臣职当修起居注 掌管

C. 则千载累于圣德 积累 D. 吾儿全无令誉 美好

5. 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秀才擢第 通过科举选拔考中

B. 承乾抗表闻奏 抵抗君命,上表进谏

C. 人主亦有逆鳞 君主因臣子直谏而被触怒

D. 咸上封事称旨 赞扬人主的旨意

6. 下列句子表示贬官的一项是( )

①擢授兵部员外郎②拜给事中③兼知起居注④累迁中书侍郎

⑤加散骑常侍⑥行太子右庶子⑦出为谷州刺史⑧左授交州都督

A. ①③ B. ②⑤ C. ④⑥ D. ⑦⑧

7. 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与杜正伦为官忠直有关的一组是( )

①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 ②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

③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④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

⑤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⑥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8. 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答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诧(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候,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直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僭 :侮蔑

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望:埋怨

C、即欲以诧鄙县 鄙:边远的地区

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坐:触犯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B、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C、甲曰:“然即溺之”。

D、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灰独不复然乎——死灰难道不再燃烧了吗?

B、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田甲不任官职,我就灭掉你的家庭。

C、智足以当世取合——才智足够在政坛上适应形势。

D、唯天子以为国器——希望天子让他担任国家重要职务。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韩安国才略的一组是( )

①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 ②何梁王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③死灰独不复然乎 ④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⑤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B、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韩安国明于整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矛盾。

D、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力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的缺点。

【试题答案】

1. C 2. A 3. D 4. C 5. D(提示:符合皇帝心意) 6. D 7. C

8. (1)A (“僭”,超越本分,比拟上级)

(2)B (A 中“案”通“按”;C中“然”通“燃”,“溺”通“尿”,D中“直”通“值”)

(3)D (就天子也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4)D

(5)A (不是私自设置官员,而是太后允许他,请求他设置。)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陈情表》教案及练习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