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2。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2。难点: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注音:
癖pǐ(嗜好)咂zā(仔细辨别)咄duō(表示喝斥或惊异)撬qiào(用棍棒或、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箍gū(用竹蔑或金属条捆紧,用带子之类勒住,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儿)匣xiá(匣子)觑qù(看、瞧)恬tián(恬静,满不在乎)讫qì(完结,截止)
词语补释:
*执著:佛教用语,指坚持获得某种成果,不能超脱。后来也泛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著zhuóP164注①
*诱哄:以骗人的话语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引人随从自己的意愿。
*轻手蹑脚:形容举动小心轻捷。蹑niè放轻脚步。
*咂摸:仔细辨别。P165注①
*补偿:抵消(损失或消耗)或补足(欠缺、差额)。
*悉心:尽心,全心。悉:尽、全。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恬退隐忍:安然退让,把事情藏在心内,勉强忍耐而不计较。形容尽量迁就,调合矛盾,把不满按捺下去。
*弥撒:基督教的一种宗教仪式。P173注①
*诀窍:关键性的方法。
*老态龙钟:身体衷老,行动不灵便。
原委:事情前后的经过。P176注①
弥留:病重将死。P176注③
吝啬:当用的不用,过分爱惜。
癖好:对某种事物的过分偏爱,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
面面相觑:相互对着。形容大家因惊骇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也形容没有办法。觑:偷看。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第五章《家庭的苦难》。《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不朽巨著《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葛朗台一家及其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刚刚发迹时的罪恶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
作者简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生于法国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在巴黎学习法律,做过法律事务所的文书,以后又经营出版业、印刷业,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又经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深刻的感受。1829年第一次以巴尔小说《朱安克》,从此成为蜚声文坛(扬名)的作家。
关于《欧也妮·葛朗台》:
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老葛朗台的典型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以及他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对家庭的关系、社会道德的破坏作用。
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法国大革命时,他投机钻营,囤积居奇,逐步发迹起家,成了一个拥有巨额资产的暴发户。虽然家里有数不清的钱财,但葛朗台极端悭吝,他大权独揽,专横跋扈。在他的统治下,一家人过着寒酸的、死一样的沉寂生活。在他女儿欧也妮23岁生日这一天,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其父破产前来投奔他。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决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了产的穷光蛋,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经商。临别时,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则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家里。当葛朗台老头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一场从来未有过的风波在这个死水一潭的家庭里掀起了。这次家庭冲突中,欧也妮被幽禁起来,只给她吃冷水和面包,欧也妮的母亲也被吓得从此一病不起。不久葛朗台突然结束了对女儿的幽禁,表示要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葛朗台为什么会转变?转变后又会产生什么新矛盾?课文的故事情节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葛朗台老头活到82岁时病死了,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查理从印度发财后回到巴黎,竟毫不留情地抛弃了欧也妮,而一心要和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默默地忍受了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她幽居独处,仍然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关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共写了九十多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广泛地反映了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突出的主题是:金钱万能,金钱万恶。巴尔扎克紧紧抓住金钱主宰一切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塑造了一个个利欲熏心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一幕幕人间丑剧。恩格斯说:《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人间喜剧》中较有名的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贝姨》等。
小说主要情节:
葛朗台抢夺梳妆匣──逼死妻子──哄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临终抓取镀金十字架。这些情节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记叙顺序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括描写葛朗台占有金子的执著和爱财如命的守财奴本质。
第二部分:(3─43自然段)写葛朗台夺取女儿梳妆匣的情景。
第三部分:(44─84自然段)写葛朗台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的经过。
第四部分:(85─100自然段)写葛朗台之死和至死不变的性格。
作业:
分析葛朗台的人物形象,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02年5月13日上午第一节
人物形象分析:
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资产阶级守财奴的典型形象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做了透彻的研究。”确实是这样,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他就是金钱的化身,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追逐金钱和积累金钱,他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玩弄金钱,除了对金钱的痴情外,他没有任何别的感情。他除了占有金钱,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他像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鲸吞别人的财富。在索漠城中,人人都被他“钢铁的利爪”抓过。这种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使他变成一个毫无感情,毫无心肝的冷酷无情的怪物。
文章一开始,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葛朗台的性格作了深刻的分析,并用他内心独白,进一步刻画了他看金钱比性命更宝贵的心理特征。
接着转入索取女儿梳妆匣的描写。葛朗台本来是拿定主意巴结、诱哄欧也妮的,但一看到金梳妆匣时,占有金子的欲望和残暴狰狞的嘴脸就不可遏止地暴露出来:“瞪着金子的眼光”“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守财奴见钱眼红的丑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贪婪、残暴。太太哀求,女儿以死相护,而葛朗台都无动于衷。“太太晕过去了”,一声惊呼,财产继承权问题才猛地使他冷静下来,才决心实行自己“拿走”了的“主意”。于是又改变态度,又是许愿,又是发誓──爱财如命,虚伪狡诈。(拿金路易送给女儿,一拿,一收两个简单动作,鲜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高潮)
妻子因葛朗台极端冷酷、自私和贪婪的人生哲学而离开人世。请医生两段对话,活画出葛朗台虚伪、吝啬的性格。口口声声表白自己多么爱妻子,可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资产阶级把金钱凌驾于一切之上),他表面上爱的是“人”,实质上爱的是“钱”。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金钱化)。
然后,这个守财奴便研究如何从女儿手中骗取属于她的金钱。在全家戴孝的日子里,他不顾女儿的悲痛,迫不及待地要女儿办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法律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葛朗台更是紧张而又狡猾。欧也妮答应签字时,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当公证人克罗旭告诉欧也妮将“一无所有”时,葛朗台一方面声色俱厉地阻止:“别多嘴,克罗旭!”一方面再也不顾装模作样,“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说“一言为定”,惟恐女儿翻悔变卦;当遗产权到手后,葛朗台兴奋得发了狂,他热烈地拥抱她,还说:“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最后,赤裸裸地说出了心里话:“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是守财奴的哲学,什么“体贴”、“温柔”、“慈祥”统统是假的,所谓父女之间的感情就是金钱关系,无怪连深知葛朗台的克罗旭都“惊呆”了。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段至理名言,守财奴作了生动、形象的注释。
葛朗台晚年得了不治的疯瘫病,可是他守财奴的性格一点儿也没有改变。金钱就是他的生命,金钱就是他的灵魂,即使他到了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一见到镀金的十字架就想把它“抓在手里”,这“骇人的姿态”也就要了他的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完成了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使人难以忘却。(可用《儒林外史》严监生死前因多点一根灯草迟迟不肯瞑目加以对比)他临终给女儿的遗嘱,更是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守财奴要钱不要命的特性。
写作特点:
㈠、丰富而逼真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原则之一。葛朗台是守财奴的典型,作者借助于一连串的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如:葛朗台抢夺金梳妆匣┐
拿、收金路易├贪婪、狡诈
太太昏后葛朗台的一番话┘
他怕太太死,怕女儿继承财产,因而百般奉承;自己嗜财如命,一毛不拔,关键时刻忍痛许诺太太以祭桌,以一百金路易,这是葛朗台最大的代价。
妻子病后,葛朗台对医生说话时,首先问:“要不要很多钱?要不要吃药?”还说:“即使要我一两百法郎也行。”葛朗台就是这样把金钱看得比妻子的命更为重要。妻子完全是他的“金钱至上”的人生哲学的牺牲品。
临终前用手摸摸口袋的钥匙,睁开眼睛就转向密室,几小时地盯着金子,抢镀金十字架→围绕着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就是葛朗台的执著狂”的本质特征来写的。是下面13处描写的纲。
13处描写葛朗台的眼神,每一处都表现了这个守财奴的特征:
⑴“检视着”,内心描写,人在庄园,心在索漠;眼睛看着葡萄藤,心里盘算着如何剥夺女儿的继承权。实际上是视而不见,“检视着”是对葛朗台的嘲讽。
⑵“瞪着”形象传神地表达他对金钱的贪婪不仅毫不掩饰,而且近乎疯狂可怕。
⑶“老盯着”反映了葛朗台正处在高度的戒备状态,一旦财物到手,他是决不会轻易放掉的。
⑷“望着”权衡得失,估摸对方的决心,可看出守财奴的奸诈。
⑸“看着”两次看着,说明他权衡得失的再三反复,也说明他贪欲的强烈和态度的执著。
⑵─⑸写出了葛朗台的心理转化,为贪图更大利益忍痛放弃眼前利益。
⑹“几小时望着她”写了望的时间久,眼神的慈祥,表明极端的虚假,他要哄骗女儿。“差不多”三字巧妙地指出这一点,“瞅着”他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女儿,而只是金子,传神之笔。
⑺两个“转”写出了他的极度紧张,女儿能否上钩,成了对他性命的判决书,揭示他内心卑鄙肮脏。
⑻“望”本身不带感情色彩,但对比上文“转”看出他夺取胜利后的神情变化。
⑼“轮流瞧着”他的眼睛不得安定,因为他怕别人偷他的钱。
⑽“转”入木三分地点明钱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归宿。
⑾“几小时用眼睛盯着”反映他贪欲至死不变。
⑿“目不转睛地瞪着”他似乎死去几小时,而镀金的十字架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眼睛竟“立即复活”,可真是一大奇迹。
⒀“看不见”临死之前还要看一看金银财宝,面对跪在面前哭泣的女儿却“看不见”,是并非眼神的眼神,与死不瞑目形成强烈对比(财迷入骨)。这一对比告诉我们:葛朗台根本不是人,他没有丝毫的人性,他是资本主义金钱世界产生的怪物。
守财奴葛朗台虚伪、狡诈、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特性,通过这13处生动传神的描写,逼真地显露出来,巴尔扎克不愧是一位艺术大师。
㈡、富于个性的性格:
葛朗台的语言,三句话离不开金钱,一看就知道是葛朗台的语言。鲁迅先生在《看书琐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葛朗台是一个靠不择手段的投机钻营的箍桶匠,他的话,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账”、“美丽的金洋”、“这交易划得来”、“大利钱”等等,完全符合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投机商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他虚伪狡诈、厚颜无耻的本性,也在自己的语言中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局限性:
1。巴尔扎克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作家,他对葛朗台丑恶的灵魂的揭露是深刻的,但对人物行为的动机解释是唯心的,对财富的占有欲,是资产阶级的特征所决定的,而作者解释为是葛朗台“执著一念”。
2。把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说成是“洁白的羔羊”,没能从本质上看透他们的灵魂仍然是资本主义的。(从艺术效果上看,母女俩和葛朗台对比,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形象缺乏真实性,没有说服力。
3。存在宗教幻想和掩盖资产阶级剥削等消极因素。
作文参考题:
1。人生是一种交易吗?──谈谈人生的意义
2。人应该追求什么?──从葛朗台的“痴情”与“癖好”说起
3。葛朗台老头临死之前
4。葛朗台的“交帐”
5。葛朗台与严监生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二语文第四册《守财奴》优秀教案设计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