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学生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让学生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让学生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