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反思

赵川希望小学

陈锋《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

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对艾滋病的了解,体会病魔的可怕和生活的残酷从教学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心灵“进入”文本,而要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文本,离不开“文本”、“生活”和“教师”的力量。那么,怎样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让学生心灵“进入”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充分体悟和感受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用心构思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首先,教学时我抓住“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这句话,让学生品读“虚弱”,从体重、外貌、体质等方面想象恩科西此时是怎样的状况,读出“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中所饱含的痛心与怜爱。同时,联系上文“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让学生透过“挺”字想象恩科西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折磨;

联系恩科西报名上学时的“轩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嘲笑、疏远和排斥,体会其生活的艰辛、残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由衷敬佩。其次,由于学生与“艾滋病小斗士”的生活相距甚远,与文本内容存在着一种先在的隔阂。因而,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的细节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资料;

让学生观看一组身患艾滋病儿童的图片,通过那些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满身针眼的儿童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艾滋病魔的严重危害;

联系生活中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人的表现,体会恩科西“坦然面对”的难能可贵等,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优化文本的“生活化”处理。比如:当问到“当恩科西遭受艾滋病魔百般折磨时,他会怎样做”时,很多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他会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不喊一声疼”等。让心灵“进入”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智慧达成的。所以,在学生交流时,我很注意引领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律动和内在的表达。

比如指导性引领:在学生说到“我觉得他应该会微笑着去面对”时,我及时引导:“你看到了他微笑的神情,其他同学还看到了什么呢?”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想象。再比如提升性引领:“是的,恩科西用默默的忍受诠释了另一种坚强。”“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这又是多么感人的境界!”把关注的视线聚焦到这位可歌可泣的艾滋病小斗士的身上。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三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