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或者从电视上,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词“活见鬼”。板书课题,齐读。我们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哪些情境下人们可能会用上这个口头禅。

过渡:其实啊,这三个字就出自一则小笑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字音、词语。

(3)师范读课文,读出停顿。

标注停顿的课文。

(4)学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进行反馈。

2.借助译文,了解大意。

三、品味文言。

1.过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们来个对读。我读白话文,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

2.思考: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读,你们有什么发现?(语言简练)

3.生齐读古文

4.对照译文,理解字词。

四、深入研读

1.用横线画出文中可笑之处。

学生反馈

2.重点理解句子: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读文,想象第一个闯入者是什么样?

过渡:这第一个呀,还算说得过去,最逗的就是第二个闯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么样儿呢?

3.引读: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做糕的人刚刚起来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指名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我们这些读者又是何等的幸运,在作者的文字间目睹了这样的画面──再读。

4.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狼狈相,于是──(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两个人在大笑,难道他们仅仅在笑对方此时的狼狈吗?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两个人的经历。

生自由读古文前半部分

5.想象二人为何都说遇见了鬼呢?分别以赴饮者和投伞下者的口吻来说说,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完成以下问答:

走了那么久,对方却不说话,赴饮者心生疑虑,他在想……

于是他用脚撩试对方,却没有碰着,心就开始慌了,他想……

于是,赴饮者……

投伞下者又是怎样的呢?

久之,不语,他在想……

对方以足撩之,他在想……

对方奋力挤之桥下,他在想……

当他从河水中挣扎上岸的时候,他在想……

5.自由朗读古文

五、总结:

1.我想问问,文章里到底有没有鬼?(没有)我说有,而且还同时存在两个,谁知道两个鬼藏在哪儿?(……)没错,两个人心中各藏有一个鬼。知道这是什么鬼吗(……)是胆小鬼。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场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读:正是因为有这一幕──(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才有了令我们读者捧腹的画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2.思考:现在,谁来说说看,二人相识愕然,不觉大笑,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狼狈吗?

3.简介作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五年级语文下册《活见鬼》教案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