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认识图形_教学教案发布于2021-10-21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