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共同探究及讲解,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讨论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

2、作品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人物介绍

孙权鲁肃吕蒙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①识记重点字词。

②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集体读。

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悟

①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

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③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④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⑤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⑥“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四、课堂练习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2、小组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①检查重点字词。

②复述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①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②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三、结构分析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对比学习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课堂练习

1、理解句子含义。

2、解释加点字词。

六、课外延伸

展示读书的名言。

七、布置作业

A.完成相关配套练习。B、背诵并翻译全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