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有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竹影》课堂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师:听着音乐,看着前面的“小女孩”,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师:你们都看过《大画廊》吗?

生(齐声):看过。

师:《大画廊》有一种技术可以让时光“嘘”地倒逝,我们现在玩的就是让时光倒逝,我们回到童年吧?大家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生:那小女孩像一个三岁小孩。

师:这个是三岁小孩太大了,她才两岁。三岁的小孩是没有这样的状态的。我想知道一下我们班小的时候特别会被爸爸妈妈烦的、老烦的人。这样的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有出息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吗?

生:有。

师:你有这种情况吗?

生:没有。

师:没有,从来都不问。

生:老师,我爸爸妈妈常问我的。

师:是爸爸妈妈问你呀:今天为什么下雨呀?这雨为什么会油啊?是爸爸问你的?

生:小时候爸爸会注意教我答案的。

师:噢,你爸爸用的是直接教育法,不是启蒙式的。你们都没有问过这么傻的问题吧?

学生纷纷缩起了头。

师:自信都没有吗?

师:你们看我话筒过来的时候,不要往后缩,应该是非常热情地将话筒接过去,对不对?老师先教你们一个示范动作,来示范一下。×××在哪里呀?

师:×××越来越漂亮了。你小的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生:有的时候有。

师:什么时候?

师:那也是很小的时候。比如说妈妈给我讲故事,我不明白就问。

生:记忆当中还有一点点印象吗?

师:有一点。

生:那给大家表述一下你仅存的记忆。

生: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个故事:小猴子捡到一支彩色铅笔,为了帮助小鸭子,它把铅笔做成了木筏送小鸭子回家。我也就跟我妈妈说:“妈妈,你给我买彩色铅笔吧,我也想做木筏。”妈妈说:“我们现在买的铅笔不能做木筏的。”我就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彩色铅笔太小了,我说那就去找故事书里的有魔法的人去把它变大。妈妈说我很傻,我说我才不傻呢。后来就是……”

师:好,可以不用再想了,你就把有些记忆放在心里。我知道你成绩为什么那么好了,因为你从小就会主动去探究。我以前有一个同学的弟弟,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天下雨,她就在院里不肯回家,仰着头看天空。爸爸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水到底从哪里来的,怎么拉都拉不回来?还有一件事特别好玩:四楼有一个阿姨怀孕了,挺着个大肚子,那同学就去问:“爸爸妈妈,那阿姨为什么要把球藏在衣服里?”他妈妈就告诉他,阿姨的肚子里放着一个小弟弟。结果我那同学的弟弟做了一件让人非常惊讶的事情。第二天那阿姨就气呼呼地来找那同学的妈妈:“你那个儿子是个小流氓!”为什么呢?他就等在那阿姨的家门口,等那个阿姨来了,掀开阿姨的衣服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个小弟弟。确实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很好玩,相信大家记忆里都有些很好玩的故事,只是不愿意说罢了,对不对?那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是什么?

生:《竹影》。

师:对,是《竹影》,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大家这篇文章预习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文章有一群小伙伴,他们对这个事件提出了好多的问题。我们来看这是什么?

展示多媒体上的“问号”。

生:问号。

师:这是一个问号。老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好不好?大家能看到吗?

生齐:看得到。

师:大家真的预习过了吗?

生齐:真的。

师:那我要检查一下。我们快速看看,文中的小伙伴提出了什么问题。看谁找的最快!一句就可以举手。

生:“细看月亮光底,头上冒烟气,这是什么道理?”

师:对。找到同学要说出是哪一段,这样其余同学就可以快速地来到你那个目标。

生:第四段,他们问“管夫人是谁?”

师:还有吗?话筒往前传。

生:第五段“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的呢?”

生:第六段,“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

师:很好,还有吗?已经找到四句了,还有吗?一般到后面回答难度会大一点。

师:里面还有一句概括性比较强的问句……看到了吗?……那我告诉你们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不好,要自己找,很好。

男生:第三段“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师:对啊!“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终于被你们找到了。那我们先来探讨这个我们千辛万苦找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今晚是个怎样的夜晚”,从文中的哪几段去了解呢?

生:第二段,第一段。

师:非常好,是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看看一二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我们朗读一下吧,请同学读还是一起来读?

生齐:一起读。

师:大部分同学要一起读,先给自己壮壮胆。读时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两段写的什么内容,好不好?“吃过晚饭后”,预备齐——

生齐读:“吃过晚饭后……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师:读的很整齐,看来大家的预习真的是很充分。那老师跟你们讲,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情感,比如说这句话“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有的同学读成“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齐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情感的把握。还有一个细节,括号里的字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需不需要把它读出来?

生:不需要。

师:我听同学们这点做的很好,刚才就一两个同学读了一下,一听大家没读,也就停止了。还有“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你们觉得他是一个姓对不对?所以这个字当姓的时候读成华(huà),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提问,我觉得蛮有道理,说不定他们关系非常好么,比如我叫郭佳明就叫佳明,非常亲热,那么也有可能他叫华明——(huá)可不可以?大家,觉得怎么叫得顺就怎么叫,没有关系好不好?回到刚才的问题,这两段写的什么内容呢?第一感觉,语感……

生:好像是写天气状况,问他们要干什么。

师:你的思维比较理性。你首先想到一个字——铺垫,然后还讲到天气的状况,是吗?很好!天气是怎样的状况,能讲的具体点吗?

生:我觉得今天晚上应该是很凉爽的,很舒服。

师:大家马上有意见了:“热!”首先我们看看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傍晚。

师:我感觉这里就是两句话:一句是“太阳下山了”,然后第二句话呢?

生(齐):月亮升起来了。

师:对,就这两句话,作者却用了两段话来描述。大家觉得描述得好不好?我们看看哪句话自己比较欣赏,来赏析一下,借鉴人家是怎么描写的。

师:同学们的习惯非常好,拿起笔细细地画。要求不高,找一句。

生:我划的是“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不可挽救。”

师:你把自己画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句呢?能讲讲理由吧。

生:这一句把太阳落山时的景像描写得非常详细。

师:怎么详细?

生:“虽然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而且还是“一跳一跳的沉下去”。

师:是从动作上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那有没有注意到你刚才读的时候有一个词把握很好——不可挽救,你刚才读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

师:直觉。你语气处理的非常好,那你肯定有感觉。

生:我觉得太阳落山了非常可惜。

师:感觉到非常惋惜,那你发现作者在写作时把什么给融进去了?

生:把当时人物的心理。

师:再提升高点,就是什么?是人物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将惋惜之情放进去了。那我们一齐来读读,好不好?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再选一句吧?

生:我划的是“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减弱。”我认为这句话把傍晚时的天空比作乏了油的灯,写出太阳落山,红光越减越弱的情景。

师:你的意思是用了比喻,你对这个句子感兴趣,你应该是看到过油灯吧?

生点头。

师:在哪里看到过?

生:小学表演时。

师:哦,你表演过油灯?

生齐笑。

师:就是你的表演中有一个道具是油灯,你给大家描述一下油灯。

生:就是中间鼓一点,上面还有个手柄,可以提起来的。里面是蜡烛……

生笑。

师:其实你表演过道具,但根本没看到过油灯对不对?那同学当中有没有人真正见过油灯呢?

师:油灯的关键是有油,煤油。上面有一根线,纱线,灯芯,油没了,灯还会亮吗?

生齐:不会。

师:那咱们课后再去查一查油灯的故事,好不好?接着再找一句吧。

生:“回头一看……”这句写的不错。因为前面说过,太阳已经落山了,情感上有些伤感,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还有另一层意思,太阳落山了,月亮上来了,月光给了他一种新的美感。

师:你说的太好了,月光给了他一种新的美感。那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写月光的句子。我请最后的同学讲讲,免得说老师把你们给忘了。

生:“院子里的光由暖色变成冷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

师:好,有上面感觉?从哪个角度来写月光?

生:月光有颜色。

师:月光有颜色吗?

生:两种颜色。一种冷色,一种暖色。

师:你知道什么叫暖色,什么叫冷色?

生:暖色好像是比较亮一点的。

师:你看老师身上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是暖色,哪个是冷色?

生:外面冷色,里面暖色。

师:里面这件米色感觉比较温暖对不对?我这是日光穿在里面,月光穿外面,对不对?我们把机会让给这位同学。

生:“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就是从原来太阳稍微有点高昂的感觉变得有点低沉那种沉寂的美感。

师:你太有学问了!我听得出来,你对长音阶和短音阶好像是有研究的,对不对?你练过音乐?

生:学过一点。

师:我记得长音阶是比较高亢的音乐“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这是不是?短音阶你来一个?

生赞许地笑。

师: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什么音乐?小夜曲啊,月光曲大家有没听过?

生:听过。

师:对,就是比较舒缓的,属于短音阶。这么来看描写月光的角度,一个从色彩,一个从什么角度?

生:从音乐角度。

师:看来写这篇文章的人是很有才的,富于才气的。你看,本来只有两句话,“太阳落山了,月亮上来了。”作者却可以把它写得这样的生动,那大家是否有感觉了?感觉还不是很深对不对?那我们再来读一遍,好不好?

师:老师也用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文字进行了不同的标识。男生高亢一点吧,来读一读描写落日的句子;女生呢,很恬静,来读一读月光的句子,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师:“太阳虽已落山”预备齐——

男女生分别朗读。

师:女生的声音我特别爱听,男生可以更自信一点么。坐直一点了,男生。下面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这两段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段内容呢?

师提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文体?

生:记叙文。

师:记叙文,也可以说是散文。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师:一般写记叙文时我们要把握什么?你来,刚才我觉得你蛮有学术味的。

生:一开始就要切入主题,交代事件的起因。

师:起因,还有哪一些?大家可以一起来说说。

生齐:时间、地点、人物……

师:还有什么?

生: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物。

师:非常好。那么这两段交代了描竹影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还有呢?地点是在哪里?

生齐:屋后的院子里。

师:人物呢?

师生齐:我和弟弟,还有像什么的华明?

生齐:像青蛙。

师:为什么是像青蛙的华明?

师:因为他不好好走路,他走路都干嘛的?

生齐:跳的。

师:那我们刚才读的时候还有一个词“跳将”,后面那个字是读轻音的,“将”没有什么意思,“跳将”的意思完全落在“跳”字上,阅读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师: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这是一个闷热的夜晚,对不对?这是个有点艺术感的、稍微有点点无聊、但又有点惋惜,或者说这一晚充满着喜悦,都可以。对不对啊?

师:那“我们今晚干什么呢?”马上看课文,注意用文中的词语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简洁,不要超过三个字。

生:谈天。

生:画竹影。

生:争论。

师:谈天,画竹影,争论。还有吗?

生:摇竹椅。

师:摇竹椅,很悠闲的一个动作,对不对?谁在摇竹椅呢?

师生:华明。

师:还有呢?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啊!

生:观赏竹子。

师:华明还做了一件事情么,对不对啊?

生:描人影。

师:是不是比较难概括,这三个字?

师:课文主要写了谈天、看人影、描人影、描竹影这样四件事情。我们先关注一下前面的三件事,找出相关的语段。从第三段开始到哪里?

师:对,到130页的“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我要请个可爱的男生读一读。

师:我们要思考一下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生读。(华明的“华”、水门汀的“汀”音读错,师生共同纠正。)

师:读时不要紧张哦。没事,继续。

师:读的很好,很认真。大家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我认为这群孩子很天真、很可爱。因为他们谈天时,弟弟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大家动手去实验了一下。

师:动手?是动手吗?

生:就是行动起来。

师:这个表述就非常清楚。这简单的问题真简单吗?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回答出来。

师有表情地读:“细看月亮——”这个问题简单吗?同学们有没看过头上冒烟的情况?

生:有。

师:什么时候看到过?

生:刚运动完。

生齐声喧哗。

师:你们今天没有跑,对不对?我们找一些词语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探究的。

师:你说他很天真,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天真呢?

师:“我和华明都不相信……”蹲下来,好可爱哦。还有呢?看了多久呀?

生:看了好久。

师:“果然看见……”我们可以想象,一群孩子长时间地蹲在那里,就是为了要把这个问题想明白,非常的天真,好奇,很好。

师:还有同学要说吗,“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他们的天真好奇还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生:描人影这件事上,因为一般孩子看了后也不会去描,只有比较天真的孩子才会去。

师:比较小的孩子,可能到你们这么点大,就不大会去描了,对吧?但是他描的时候描的怎样的?

生:很热心的。

师:“热心”可以看出孩子描的很热情,他为什么会这么热情高涨?

生:因为他自己感觉很好玩。

师:那我们来看,这个“问“问出了什么?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

生:天真—-童真—-童趣。

师板书“童真”。

师:这真是一群富有童真的孩子,他们在描人影上还问出了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三个问题问的是否有水平。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并分别强调。

师:研究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

生:好问、好奇。

教师点拨:好学。那么他们学到了没有呢?

分男女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的角色朗读,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朗读时爸爸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

生:沉稳。

师:沉稳一点,好不好?女孩子的话呢?

生:天真一点,好学一点,好奇一点。

学生推荐角色进行朗读。

男生朗读后教师点断。

师: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当我们要把话说的很顺的时候,得自己先胸有成竹。谢谢你,我们大家一起来把文章这一段来朗读一遍,帮他好不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把文章这一段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一起读,就感觉到有力量一点。那么读了这几段有什么收获呢?

话筒互传。

生:中国画画出它的姿态,而西洋画画出的是它的形状。

生:我觉得西洋画画出的更真实一点,而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

师:对。就像中国功夫一样的,外国人学不起,对不对?

生: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还用了颜色来描,就是为了显示它美的姿势,一种神气。西洋画讲究的是一种肖像。

师:用了很多行话,很好!

生:西洋画跟真的一样,有点模仿的意思;而中国画选择的是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师:就是它们画的自由一些,对不对?

生:中国画画的是一种活的神气,而西洋画如同照相。

师:“如同照相”,这个词抓的很好。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听了他们的言论,俨然都增长了很多学问。那么文中的“我”听了这么一段对话以后,他有收获吗?在哪一段?

生: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

生齐读。

师:大家注意一个副词,表现他的收获。“更有意味”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老师的板书。刚才一问,问出了童真;如果下面还要写两个字,还要写什么?问出了什么?

生师齐:艺术。

师:说到艺术,我们不得不提文章的作者丰子恺。同学们了解这个人吗?

生齐:画家,散文家……

师:对,很多的家,但他最主要的是画家和散文家。从文章的一二两节我们大家就感觉到这个人非常有才,而且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生齐读作者的相关资料链接。

师:还有一个问题,文中有一个人,对孩子的艺术方面的引领是非常到位的,这就是作者的父亲。你们知道这个父亲是谁吗?

生:丰子恺的爸爸。

师:常理上一般这样理解,是不是?

生:不是。

师:你太聪明了。我们知道丰子恺的爸爸对他非常严格。小时候读《三字经》什么的都是爸爸教的,而且他的爸爸不允许他画画。他是瞒着爸爸偷偷地学画画,结果等到他快有成就的时候,他爸爸已经看不到他的画了。九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但是丰子恺对他自己孩子的教育确实非常的独到。他有个女儿叫啊宝,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了这么一段话:“《竹影》最早出自……”也就是说,文中的爸爸,其实也是丰子恺作为一个父亲愿望的寄托。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啊?用心良苦的 “心“是什么心?

生:保持了一颗童心。

师:还有,在他对孩子的教育当中,这个爸爸有什么特点?

生:很有耐心。

师:所以他对待孩子也好对艺术也好,始终都保持着一颗童心。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幅画,就是小时给那个叫丰陈宝的孩子画的《啊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上星期我给六年级上课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特别有意思,拿过来跟大家一块分享,丰子恺写的《给我的孩子们》:“啊宝……”我们观察一下文章里有这么一个字,老师写得比较大的“小心”。这个“小心“其实就是孩子的一颗什么?

生:童心。

师:童心跟大人的心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学了《竹影》,通过对里面问题的探究和感受,你们要记住:一个人,他不管多老、多大,他都要保持什么?

生:童心。

师:对,对世界有一份好奇心,才会对世界充满热情,我们还可以从丰子恺的作品——漫画中感受到这份热情。

展示丰子恺系列漫画,播放音乐《童年》,学生饶有兴趣地看,静静谛听。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竹影》课堂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竹影》课堂实录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